三国杂记开心游记

游射鹿台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45人  秋山秋水

3月26日上午,我单车去春游。

那天,阳光淡淡,春风微微。

8:00分,我沿着莲城大道往东行。9:00分至五女店镇,折向北,进入乡村公路。路两边是万顷麦田,碧绿平坦,麦苗长势喜人。这里是万亩良田实验区,浇水采用的是先进的喷灌技术。10.00分左右,至许田村,村西二里处,遥望一大丘,那就是射鹿台遗址。

游射鹿台

抵近而观,射鹿台呈长方形,土质结构。高约5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台的东南面修有登台的甬道。台上种植有成片的桃树和李树,花蕾初放,桃红李白。路边竖一长方形石牌,上面刻有字,是对射鹿台遗址的介绍。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烧毁了东都洛阳,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死后,朝廷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汉献帝流离失所。后来,曹操迎献帝于许县,作为帝都,改名为许昌。史书记载,汉献帝与曹操常常狩猎于许田,并筑台建亭,以观盛况。台前原立有清康熙年间许州史目滕之瑚书“射鹿台”碑。现在已不知去向。

  我登上台去,穿行在花木间。一位老妪正蹲在地上挖着蒲公英。

我坐在台边的草地上,平静地看着远方的村舍和四周辽阔的绿田,《三国演义》中曹操和汉献帝许田围猎的一幕似眼前。

曹操欲行王霸之事,为了观察百官的动静,曹操请汉献帝带领众大臣到许田围猎。先是刘备射中一只野兔,忽然,一只大鹿从荆棘间窜出,献帝连射三箭不中,便让曹操射之。操讨过献帝的宝雕弓、金紕箭,一箭射中鹿背。群臣将校见了金紕箭,以为是献帝射中,都踊跃向献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先帝之前以迎受之。关羽看不过去,想杀曹操,却被刘备制止。献帝回宫后,气愤不过,授玉带诏与国舅董承,叫杀曹操,董承召集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刘备等人,写义状,密谋诛曹。后因泄密失败,除刘备、马腾外,其余五人被杀。

如果真是这样,许田围猎就是一场政治阴谋,射鹿台的上空将有一片阴云,这是不利于射鹿台景区开发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总有那七分实三分虚的情况。正史上并无类似的记载,许田围猎也没有和“玉带诏事件”扯上什么关系。我真希望射鹿台景区的开发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以褒刘贬曹为感情基础的,小说中曹操以奸雄的面目呈现给读者,除了雄才大略外,另外还有奸诈、自私、残忍、欺上罔下的一面,人们常常怀疑他有篡逆之心。那么,曹操是否有代汉之心呢?我的观点是:有,但不是自己,而是让他的后代去实现。曹操生前官至魏王,并未篡汉,这是事实;曹操一生拥立献帝,就是发生玉带诏事件,曹操也只是加强对献帝的监视而已,有人会认为曹操留着献帝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优势,我认为在赤壁之战前的确是这样,但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股势力已经形成,已无多少诸侯可令,献帝的存在反而成为政治包袱了,但曹操并没有废黜献帝。曹操曾对大臣们说:“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望何哉?如国家无孤一人,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枉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盛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做为一国丞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此番话,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政治表白,即:请大家放心,我不会称帝,但也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怀疑而改变自己;当有人劝说他称帝时,他曾说:“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就是说称帝的事我不会做,如果上天让我做,那就让我的后代做吧!后来事实证明,曹操去世不久,他的儿子曹丕就做了皇帝,而把他的姐夫汉献帝刘协打发到山阳去了。

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诗人,所以只有等同级别的人物才适合评价他,象我等普通人只适合谈笑而已。“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此时,我想到了这句诗。

此时已是正午,我站起身缓缓走下台去。

那位老妪和我说了很多话,得知她有多种疾病,家里很困难。我给她拾元钱,她给我一些蒲公英。

告别了那老妪,我骑车向东,东边是许田村,此时正午,便在村内一家饭馆吃过饭,又继续向鄢陵花木种植基地奔去……

在路上,我作诗一首,以抒情怀。诗曰:

头顶天元出大气,脚踏地方走单骑。

射鹿台上看青树,许田村里话三分。

正反本是一台戏,真假亦是众纷纭。

北海高浪生云烟,长江激流东逝去。

魏武疑冢在安阳?献帝山阳可安身。

大盘荆芥小杯酒,忽见春燕啄泥回。

2016.03.26于鄢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