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2016-01-08  本文已影响13人  文艺的肥姨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晴

昨天晚上,我续前天晚上看的《追风筝的人》看了第七、第八章,那个曾经在脑海中已经模糊的镜头一点点清晰起来。哈桑为了完成自己对阿米尔的承诺,把那个蓝色的风筝追回给阿米尔,在阿塞夫的拳头下仍然忠心的守护那一枚蓝色的风筝,最终激怒了阿塞夫,落得被欺辱(鸡奸)的下场,而躲在不远处的阿米尔“临阵退缩”的真相就像埋藏在心底已久的秘密突然涌出水面。“如果真的是因为自己的懦弱逃走也好,但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不能没有那一枚风筝,它是我在爸爸面前炫耀的资本,是我和爸爸关系修复的缝线,而他不过是个哈扎拉人巴了。”

我们都以为那天过后所有的谎言和秘密都会在那一阵沉默中的对视中安静的逝去,可那一幕哈桑被羞辱的场景在阿米尔往后的时光记忆里成为了一种折磨。

事实是自责内疚的阿米尔和“为你千千万万”的哈桑再也回不到过去。尽管时过境迁后,哈桑主动的找阿米尔“和解“,可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为了躲避这种内疚,他只能疏离哈桑,但终究还是寝食难安,那一个谎言就像埋藏在心底李的炸弹随时会爆炸,这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战。又一场关乎人性的闹剧正一步步的上演。

忠心的哈桑或许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出卖“,但或许即使知道了自己被”出卖“,他还是会这般忠心,就像阿米尔为了得到自己应有的惩罚而用掷石榴的方法尝试激怒哈桑反击时,哈桑却把整个石榴往自己脸上一掷,满脸鲜红的石榴汁就像鲜血一样往下流。阿尔米只能在这种永远没有“反馈”的对抗中自我惩罚。

不难看出在哈桑的眼里,甚至在他的心底里,他都彻头彻尾的承认自己是个下人,这种根深蒂固的阶级思想就像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里蔓延。

但人终究是有着人性的弱点。尽管阿米尔虽家境富裕,有种天然的优越感,但在人性面前,在内疚面前,他无法逃脱。作者把这一幕描写得淋漓尽致:阿米尔随着爸爸一同人出游,在大家都在沉睡时,他只能一个人承受这夜里的折磨,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害怕有人听到,却又渴望有人听到他说的话,或许这样能够好受些。

以上是我看了第七、八章节的一些小感,可能没有很独到的见解,但我读完这两个章节后忽然豁然开朗。《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用各种片段和细节诠释了人性和一种阶级观念,但或许,我真正觉得解脱的是,总有一些话像是自己内心的述说。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明白为何书叫《追风筝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