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之心理话——状态是根本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能体会到“状态”二字的重要。状态对了,心态就开放。单位给任务,不会抗拒;书上看到改变人生的方法,也乐于试一试,看到他人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节奏不同,自己也有稳定的轴心泰然处之,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效的~
孩子更是如此,育儿书里介绍的各种学习方法,只有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才有可能推送成功~
孩子也是人,不妨推己及彼,想想自己什么时候状态好——比如,休息好之后;任务不是多如牛毛主次不分,有一个情绪稳定成全下属的领导,有支持后勤的妈妈婆婆,自己的付出(而不是结果)被别人赞赏肯定(最有效的赞赏肯定来自另一半哦!),去图书馆,公园等能量高的地方,等等。然后看看孩子哪里需要调整和支持。
在教学日常中会发现,甚至连上课做笔记,都不是学习成功的必选项。有人笔记不全,也能吸收的很好,因为他有自己的轴心和重点。优秀的同学,方法各异,但共同之处是,状态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
但在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大部分人都喜欢纠正行为,比如盯笔记,改错题,反复抄默,定点定时写作业,管控手机等等。毕竟纠正行为这个办法,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做甩手掌柜,只管理孩子就是了,相对省事。有人说我天天盯孩子累死了,你还说我们是甩手掌柜相对省事??是啊!调整孩子的状态,需要父母整个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投入,而纠正行为,只需要从书上,公众号上copy几个方案,然后发号施令就可以了。
作为老师也是——盯作业,谁不交了就罚站罚抄请家长,没效果了在小红书上发个贴,还能引来一片安慰——“老师多不容易啊!现在这么负责的老师不多啦!”然后老师就开始自恋,甚至自负,认为孩子成绩差就是不听话,不服自己的管教。
但其实这个老师是懒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取得孩子的信任,在暗处,在领导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对自己下的功夫要很深(放低身段,换位思考,反过来想,卸下内心屏障等等状态的调整),时间也要很久。不过说到底,老师也就陪三年哈,父母可不能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