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健康&养生

80后如何考虑父母养老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46人  小辈伐道_Hunter

现在就开始考虑父母养老会不会有点早?

不早了,父母还有劳动力,但是随时都有可能中断。

考虑父母养老,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安置,养在哪里?

有三种可能:共同居住、就近居住、异地居住。

从城市到农村的80后一代,将父母放到身边养老存在着种种困难。

房子够不够大?有没有人照顾?父母愿不愿意,适不适应?老婆同不同意?生活在一起开不开心?

共同居住的可能性比较小,回归历史,三四五代同堂,变成了一种奢望,人性上有失欠缺,但现实残酷,父母在适应,子女也在适应。

就近居住,在家庭的附近置业一套房产给父母养老,走路十分钟半个小时可以见到,每天都能见面。

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是需要子女们有一定的条件,在城市中若是父母没有一定的收入或者储蓄,白领阶层在城市供养父母是有压力的。

同时也需要父母有城市适应性,对城市的物价不敏感,而且在丧失自理能力的阶段,子女们能承担起护理的职责和费用。

作为我,肯定先考虑这种,父母因生活习惯不同,不愿意和住在一起,住到附近是乐意接受的,有的养老金也不会给子女带来太大的负担。

就近安置,在亲情的关爱、生活的照料、疾病的预防和处理都更方便,更及时,家庭也能更快乐更和谐。

异地就业的子女,若是在外定居之后,一旦父母不跟随前往,往往就分隔两地。

分隔两地的两代人,如今占了绝大多数,将养老变成一种简单的经济责任,是远远不够的。

常回家看看?

一个礼拜?一个月?半年?一年?

真正的异地就业子女,回家看一次以季度为单位。

现阶段父母有储蓄,根本不用我们承担经济压力,那还能做什么?

我离家不过四十公里,单程回家一趟不到一个小时,经常性超过一个月都难得回家一趟。

他们孤独吗?他们会盼望儿孙吗?他们吃穿够用吗?身体还好吗?

用电话聊,那只是一种无奈而已。

当然,父母在本地有邻里亲友,生活自由自在,强迫他们到城市也更不可取。

父母在哪,没有对错,远了就也还是有其他方式照顾的。

至少多买点必需品、带他们常体检、把孩子们带到父母的跟前多看看。

至于他们动不了了,你又回去不,父母早就替你考虑好了怎么办,照他们的意愿去做。

考虑父母养老,首要是考虑远近,其次才是费用。

总的来说,远近大概率的代表了关爱父母的亲近度,不服的,可以骂我。

费用包括:生活费、医疗保健费、护理费等,一般保障生活费、常规保健费用,预备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及护理。

有多少能力办多大事,尽力而为,保证父母的生活质量。

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之后,最后会在陪父母走的最后一程中,思考另外一个终极问题。

继承!

从父母那里,你继承了什么?

继承财富?

继承生命?

继承性格?

继承命运?

继承坚韧?

继承勤劳?

不断的思考,父母给了你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