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家文学梦读书简友广场

对孩子应该正面教育:学会上面是“责任心”

2025-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水墨凌儿

原文:就和所有愤怒的人一样,獾从来不会倾听别

人,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训话结束后,走出那间屋子,严厉的獾变回了和颜悦色的慈父模样,这让天生有股韧劲的蛤蟆又恢复了本性。

蛤蟆意识到那时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防御獲对他的攻击。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他翻到了写着标题“顺从行为”的那一页,标题下面写着“同意” “取悦” “道歉”和“依赖”。

“愤怒是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我们换一个比喻,这次用科学来打比方。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 ”

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道理。说白了,惬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感悟:这本书越往后看越精彩,第7章我摘取了不少的原文,想到的确实也很多。

不管是书中的蛤蟆,还是我们自己,或许我们的孩子,只要有思想,我们都会讨厌一个说教者,那种自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强行把思想施加在旁人身上。

我反思,作为一个妈妈,我就经常犯这种错误,跟孩子讲道理,无法说通时,直接就是暴怒➕命令,我说的都是为了你好,你就是不懂事!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对孩子?

通常在我们的愤怒之下,孩子会暂时的认错、变得中规中矩,但不用太长时间,也许是我们一个情绪转换的时间,只要我们停止发怒,给予孩子一个笑脸时,他骨子里不服输的、跳脱的韧性,又出来了,说不定下一秒又闯祸了。你家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娃?

蛤蟆在不断深思,他明白了自己短暂的服输只是表象,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不正和蛤蟆一样吗?

孩子还小,通常迫于我们的高压,会短暂诚服。但长时间的压迫,让孩子习以为常:“反正做某件事妈妈会不开心,她只是生气而已,过后还是会对我好的。”你认可吗?

做错事情,父母发怒指责,只是一种短时效应。更多的需要考验孩子承担错误的决心,犯错就要担责。

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责任心”的重要性,才能有所改变。

蛤蟆在和苍鹭后续的交流中,谈到孩子的情绪会在不断的打压下,逐渐变成我们经常说的青春期叛逆的一个过程: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

试想一下,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正是一点点在反抗我们,所以作为父母,更多的需要正面教育,而不是以暴制暴。

暴怒下的教育,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会让他永远无法真正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活出他该有的姿态,而是沉浸在他童年的阴影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