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丧”文化背后隐藏着什么?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太太手帐

尽管并未如约开在喜茶对面,“丧茶”的开幕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家奶茶店的吉祥物是一只生无可恋的羊驼,产品命名:“加油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也颓废满满。

“丧茶”并不是源自营销人员的突发奇想。这两年,在不知不觉间,“丧”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很多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消极。

比如著名的《马男波杰克》里这位现实而消极的马男。

一脸悲伤的PEPE蛙火遍了朋友圈和表情包。

两眼流泪的咸鱼一直叫嚷着没有容身之处,要跳海自尽。

毒鸡汤则是用“丧”写的鸡汤:

多照照镜子,很多事情你就明白原因了。

你全力做到的最好,可能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逛完商场后下电梯,你按1楼,别人都按B。

别减肥了,你丑不仅是因为胖。

为什么总是天妒英才呢?因为没人管笨蛋活多久。

广告开始变得“丧”,比如“没希望”酸牛奶。

收获好评,“没希望”又进一步做了“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

不难看出,“丧”文化对“鸡汤”化的世俗价值判断有抵触。但如果简单地认为反抗就是“丧”文化的全部,未免有些肤浅。事实上,“丧”文化的内容是对生活中消极细节的洞见

以马男为例,下面这段话

它所洞见到的消极细节是:我们的活力和决心往往随时间而流逝(终至一事无成)。再比如这段话:

洞见在于:我们永远把不被欢迎归结于做了什么,而无法直视我们自己缺乏魅力的事实

我们刚才提到的现象中,“不熟酸奶”洞见的是社交中,我们总被提出答应了很麻烦又羞于直言拒绝的要求;

“扎心酸奶”洞见的是脆弱的人在交往过程中总被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伤害;

“丧茶”的洞见在于,传统奶茶店的宣传与实际产品和食用体验相去甚远;

毒鸡汤的洞见是:生活中和鸡汤同样开头的故事往往有个大相径庭的结尾;

而PEPE蛙和咸鱼的洞见则更为根本:我们在社交中使用表情包往往就是要表达消极情绪,以求安慰。

不难发现,这些洞见已经大大超过了成功学的范畴。如果说丧文化反抗着什么,那它反抗的是生活本身

为什么要对抗生活本身?除了闲,爱搞事情,深层次的原因是青年的精神危机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有一批年轻人对抗过生活。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社会财富迅速累积,每个人都崇拜金钱,富有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量尺。

部分有精神追求的青年不愿服从于这样的价值体系,但是社会的潮流难以更易,于是他们只能通过纵欲、盗窃、吸毒、奇装异服、浪迹天涯来麻痹自己,逃离社会现实,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

当背景从婴儿潮、冷战变成了改革开放;

平台从书本和沙龙变成了互联网和朋友圈;

方式从写作,嗑药变成了弹幕和表情包;

“嬉皮士”也就变成了“丧”文化。

现如今,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工资,房,车,KPI,婚姻,这些标尺衡量着。脱离了这些,今日的生活就失去了全部样貌,所以年轻人反抗这些,反抗的就是生活本身。

尽管是一种反抗,但可悲的是,“丧”文化是一种快餐式,浅尝辄止的反抗。

一方面,“丧”文化实在内力不足,和平年代的青年人并没有动力去将这样的反抗付诸行动,甚至还将这样的行动缺失视作成熟和积极,所以才主动变“丧”。

另一方面,当商业介入消费“丧”文化,同时也就消解了它的社会意义。打个比方,“丧”文化的能量就好像一个酒桶,在市场这里开了口子,酒自然都流入了市场,不可能再因为压强过大,整个爆开,成为“嬉皮士”那样的社会现象。

不过,戏谑和过度商业化并不影响我们从“丧”文化中收获快乐和安慰。毕竟,生活是一只脱不下的靴子,我们只能隔靴搔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