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误导你的修辞之三:幽默与夸张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离心机
日常表达中,幽默和适当的夸张会加强感染力。听者若不小心,将很容易掉进误区。
这一类谬误分以下两种情况。
(1)嘲讽
嘲讽也是幽默的一种,但属于恶意幽默。但不可否认,嘲讽是一种有力的修辞工具。这种有力“得益于”人们对它的憎恶。
如今各大媒体平台的内容都有评论区,下面能找到海量的嘲讽,且花样繁多,有直接发表情的,有直接“哈哈哈”,有对观点本身的,也有冲人去的。
但我们要记住:语言妙趣横生、博取欢笑的人,只是貌似赢得了辩论,具有批判思维的人应该能看出娱乐与论证的区别。
被语言的魅力吸引无可厚非,但是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还是要对语言抽丝剥茧去雕饰,找出其中的核心信息点。
(2)夸张
这里的夸张是指对语言中所包含的判断的夸大。使用夸张的初衷,主要是追求效果,吸引注意。
比如自媒体时代孕育而生的“标题党”。《不怎么样你就会很危险!》
消费主义时代的广告,夸张也无处不在,略举一二:
地球人都知道!
最懂女人心。
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
我们所有人都会且常用夸张,不仅为了表达对事物的强烈感触,有时也为了说服听者接受比较“苍白”的观点。
而夸张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挑战是:即使内心是拒绝的,依然可能在缺乏论证的情形下,朝着它所指的方向形成弱判断。
比如你在考虑买什么品牌的洗衣机时,朋友的一句“这是我了解的最好的机器”,就会对你形成强烈的先入为主。如果没有亲自去对比各品牌,最后你极有可能倾向于选择朋友推荐的。
面对夸张,首先是别“情绪上头”,拨开“最”、“唯一”、“不可能”……这些极端词,做到不轻信。然后对于令人大吃一惊的数据,也不要先感叹,去看看数据来源或者查查权威机构,最后再回到观点本身(如果有),去判断结论是否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