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东论西 | 女性权利辩护
三八节那天,我在由我管理的公司微信公众号“译品工坊”以外,另行成立了一个私人的垂直小号“女汉子阵营”,用来抒发自己作为女性的一些感想,并引荐给大家一些女权领域的专家就此问题发表的意见。之所以成立这样一个小号也是因为感觉比较能制造话题,毕竟女性占到总人口的半数,许多涉及到女性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女性的自强自立,而许多涉及到男性的问题也可以归咎于性别的不平等。
评东论西 | 女性权利辩护在我看过的许多有关女性权利的文章中,Mary Wollstonecraft的《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女性权利辩护)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优秀的著作,它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的想法。虽然写于十八世纪末期,但是放到今天里面的许多观点仍然适用,漫长的三百年须臾即过,而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性和十八世纪的女性相比总体并没有很大的进步,也许物种的进化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吧。
本来是想从身边的一些现象写起,但既然有了垂直号也就不必再多写了,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关注我的私人小号。在此谨将此文呈献给我的读者(原文有十三章,我仅翻译了一个开头的引言,之后若是有时间会继续往下翻),希望大家可以耐心地看完。
引言
当我翻看历史并急切地向现实世界寻求答案后,我不禁悲愤交加,心情低落,我长长地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若不是上天让男人和女人生来就天赋迥异,那就要归结于我们的文明社会制造了诸多不公。我翻阅了许多有关教育这一主题的书籍,并耐心地观察了父母的行为和学堂的管理;但结果又如何呢?它令我坚信,我的同胞们在教育上的疏忽是导致这一令我痛心疾首的苦难的最大根源;尤其是女性,她们受到许多个相互参杂且并存的因素影响而变得柔弱且不幸,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匆忙的结论。
事实上,从女性的举止和行为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们的思想并不健康;就像那些温室中的花朵,为了外观的赏心悦目牺牲了力量和实用价值;它们花枝招展地取悦了挑剔的眼光,之后褪去了鲜亮的颜色,被遗忘在茎秆上无人问津,它们的成熟期本应姗姗来迟,而如今却被过早地消费了。在我看来导致这种贫瘠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有失偏颇的教育体系,从那些由男性编制的著作中可见一斑,他们将女性视作女人而非和他们同等的生物,急于将她们变成性玩物而非有头脑的妻子;对性的理解也因为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的深信不疑变得扭曲,以至于本世纪身处文明社会的女性几乎无一例外地渴望被爱,而她们本应胸怀更远大的理想,以她们的能力和美德赢得尊重。
因此,在有关女性权利和行为举止的专著中,那些专注于如何提升她们的论述不应该被忽视;尤其是当这些论述明确指出女性的思想被错误灌输的教养所弱化;那些天赋凛然的男性所书写的教导和一些肤浅无聊的著作别无二致;并且我们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信徒的眼光来看待她们,将她们仅仅视作女子,而不是人类的一份子,至于提升的理由则显示出男女有别,男性虽出自于女性这样的低等动物,但他们出淤泥而不染,而像传宗接代这样的生杀大权却握在女性那只虚弱的手中。
然而,正因为我是女子,我不想令我的读者们以为我企图就有关两性平等和性别的劣等性这类颇有争议的问题发起一场激烈的诘问;但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我自身,我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不动用一下我的逻辑思辨就屈服于这种误解,我理所应当就此简短地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总体而言要低男性一等。男性主动攻击,女性被动服从——这是自然法则;这似乎不会出于女性的利益被废止;这种体能上的优胜无可置否——一种至高无上的特权!不过男人们对这一上天授予的优越性似乎还感到不满足,他们要进一步打压我们,把我们变成性感尤物;女人们则为男人们倾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情迷心窍,尽可能满足他们,而不是令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持久保持魅力,或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对方的世界中寻找乐趣。
我意识到这里面有一个武断的推论:几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都能听到一些有关女汉子的感慨;但这些所谓的女汉子们在哪儿呢?如果这种称谓是男子对于女子对狩猎、射击和赌博的热衷发起的讨伐,那么我由衷地表示赞同;但是如果它指的是在女性身上发现了一些男性的德行,或更恰当地说,她们具备了男性的天分和美德——而正是这些天分和美德赋予人类崇高的品质,也令女性向高等动物的方向进化,配得上被称为人类——那么,所有那些用哲理性的眼光看待她们的人必须,如果我想得没错的话,和我一同祝愿她们日趋男性化。
这样的讨论会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我应当先将女性置于人类这种生物的宏观视角之下,她们与男性一样,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施展她们的才华;之后我将就女性的特殊使命作进一步阐述。
我也希望可以不要犯许多受人尊敬的作家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那些针对女性发表的训诫言论实际上针对的是那些淑女们,如果《桑福德与墨顿的故事》字里行间吐露的委婉意见不算在里面的话;但为了令我的论调更站得住脚,我愿意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中产阶级,因为她们所处的状态似乎才是最自然、未经雕琢的。或许所谓的德行高尚者早已播撒了矫作、淫荡和虚荣的种子。柔弱、做作的人们被置于那些拥有正常的渴求和情感的同类之上,以一种不成熟的、矫揉造作的姿态,削弱了德行的立足之本,并将腐败堕落的种子播撒到整个社会!作为人类中的一个阶层,她们是最值得同情的!富人的教育倾向于将女性变得柔弱无助,思想的生根发芽未能被那些有助于塑造优秀品格、陶冶情操的责任所强化。她们活着只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根据自然界“种因得果”的法则,她们的世界很快就沦为了一片精神沙漠。
但由于我意欲对社会的不同阶层以及每个阶层中的女性道德特征进行审视,从目前来看,上面的表述已经足够;并且我只不过对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番笼统的议论,因为在我看来,所谓的引言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对之将要介绍的内容给予简短的概括。
我希望我的女同胞们能原谅我,如果我将她们视为理性的生物,而不是奉承她们迷人的风度,并将之视为永远都无法自立的孩童。我恳切地希望向她们指出尊严和快乐的实质——我想规劝我的女同胞们努力令自己变得有力量,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上的,并让她们了解到言语温柔、敏感脆弱、心细如发,以及品味高雅,这些几乎就是柔弱的代名词,而那些仅仅得到怜悯或类似关爱的人,很快就会成为被轻视的对象。
不要再抓住那些花哨的、女人味的特征紧紧不放,那都是男人们用来驯化我们的奴性的;学会对刻意矫作、敏感脆弱和低眉顺目说不,这些都被视为弱女子的性别特征。我要向你证明高雅比不上德行,第一步也是值得称赞的一步就是习得人的品行,不论性别为何;所有其它的观点都次之,应以之作为判断真伪的试金石。
上述就是我这部作品的简要计划;如果我在论述我的想法时因念及相关问题而言辞激烈,我的读者中的一些人应该会了解那完全是人生履历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带来的结果。考虑到这个重要的目标,我无意于斟酌字句或修饰风格——我的着眼点是有用性,而我的诚挚会让我抛却一切惺惺作态;我更希望通过有力的辩论而非华丽的辞藻来达到劝服的目的,我也无意于在左右逢迎或故作夸张上浪费时间,那些东西是头脑的产物,无法直击心灵。我重在论事而非遣词造句!我急于让女同胞们成为社会中受人尊敬的人,我要尽可能避免花哨的词语,不至于让散文变成小说,再从小说沦为私信和谈话。
这些花哨无用的东西,这些伟大理性之美的缩略版,从舌尖滔滔流出,玷污了品味,并营造出一种病态的精致,与不加修饰的真理背道而驰;并且过多的虚假的情绪和被夸大的情感会阻塞发自内心的情感,会让家庭氛围变得了无生气,而愉快的家庭氛围本可以减轻家务活带来的劳苦,让一个理性、灵魂不朽之人向着更崇高的领域靠拢。
有关女子教育的问题在近些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女性仍被视作浅薄的一类人,并受到一些作家的讽刺或同情,他们企图通过讽刺作品和谆谆教诲来感化她们。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女性们在她们早年花了许多时间为了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她们弃身体和心灵的强健于不顾,却去追求肉体上的美,并渴望通过女性在这世间唯一的生存之道——婚姻——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一渴求令她们沦为阶下囚,而她们婚后仍旧像孩子般的行为举止:她们打扮;她们画画,自矜自宠。毋庸说,这些柔弱的人只适合呆在闺房里!她们能执掌家庭,或看护自己带到这世上来的幼子吗?
如果可以从当前女性的行为举止,从当今流行的享乐主义——对人生抱负和那些能令心灵不再闭塞、更加充实的高尚情操不闻不问——进行合理推断;女性所受到的教诲只为了将她们变为公民社会中用来满足情欲的无足轻重的玩物;这套教诲不过是孕育傻瓜的暖箱罢了!如果可以证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却不注重培养她们的认知能力,她们就会疏于履行她们的职责,一旦短暂的花期宣告结束就变得愚蠢可笑而毫无用处,我想,那些理智的男人们应该可以原谅我,不遗余力地劝说她们变得更男性化,更受人尊敬。
说实话,“女汉子”这种说法只是用来吓唬人的:我们几乎没有理由担心女性会获得过多的勇气或毅力;她们在体能上处于明显弱势,必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令她们在各种生活关系中依赖于男性;但为何会因一些偏见使我们对女汉子的恐惧加强,似乎赋予女性德行,会让真理与性幻想相混淆?
事实上,女性被所谓的女性魅力的错误理念所引入歧途,我在这里所声称的并不是有意要揭露矛盾——这种矫揉造作的弱女子姿态会引起一种超强控制欲的倾向,催生力量的天敌——狡黠,并让她们暴露出那些可鄙的幼稚和无知,让她们不值得被尊重,而仅能激起情欲。请勿让这些偏见滋生,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回落到次要位置,令女性仍然能受人尊重。
不消说,我在此所提及的女性是一个整体概念。她们当中的许多人比她们的男同胞们更具头脑;当始终有两种力量在互相竞争、此消彼长时,一方就很难以绝对优势压倒另一方,而一旦缺少平衡,有一头就会因为重力而下坠,一些女人在不降低身份的情况下仍能很好地管束她们的丈夫,因为智慧总是能胜过一切。
原文链接:
http://www.gutenberg.org/cache/epub/3420/pg3420-imag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