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21-23章读后感

2017-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没伞的孩子和自己赛跑

一晃已经见20章了,这本难啃的家伙就要读完了,虽然依然句句难咽,却已是见后半段了。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佛教大概于东汉明帝时传入,是否准确不置可否,中国佛学与在中国的佛学不是一个意思,中国的佛学是与中国的思想已经结合起来的,是联系着中国哲学发展起来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禅宗 ,这是中国特有的宗派,是结合了中国思想的。

佛教本身是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的,其中大乘佛学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就是宇宙的心的概念。而各家佛一致相信的“业”的概念,业,通常解释为行为,动作,不只限于外部的行为,而且还包括内心想的。今生是什么,来自于前生的业;今生的业,决定来生是什么。今生报在来生,来生的业报在来生的来生,至无穷,这就是生死轮回。

佛学讲“无明”,可以理解为无知,无明生贪嗔痴,对于生的贪恋,个人就陷入生死轮回,万劫不复。

要想逃脱,就需要将无明换成觉悟,梵语叫“普提”,觉悟后的解脱叫“涅槃”,在佛家的大乘佛教中的性宗阐述了这一学说,认为涅槃是人意识到人与宇宙心的统一。

在佛学中,中道宗提出了“二谛心”,即二重道理的学说,认为有普通意义的道理,即“俗谛“,有高级意义的道理即“真谛”。在佛家也讲“有”与“无”的概念,这在二谛心上是有三层意义的 。

在 中 国 的 佛 教 此 宗 大 师 之 一 是 鸠 摩 罗 什。 他 是 印 度 人,他有两个弟子,僧肇和道生。两个弟子都有一定的造诣,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和学说。待续... ...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禅宗,普提达摩是初祖,讲究的就是静默,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说之说。达摩有两个弟子,神秀和慧能,神秀创建了禅宗的北派,慧通创建了南派,但相比之下南派要更兴旺一些,禅宗的后人大多称自己是慧能的弟子。慧能大师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两派大师,神秀讲的是即心即佛,悲能讲的是非心非佛。慧能在大师讲的是二谛心的第三层真谛,即无,与道家的有点像。第一义,讲的是不知之知,修行也是不修之修。个人理解,就是不刻章的去做修行,做所有的事都不是刻心的去做。这里有一个大家会问的问题,既然修行都是不修之修了,那与那些不做修行的人有何不同?作者解释有点绕,个人理解就是不修为还是会有一些目的和功利心的,而修为是做日常的事,需要有心,其目的是无心,需要努力,其目的是不须努力。最终达到抛弃有心,达到无心。

在禅宗中,修行过程常常是讲究顿悟,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以前所有的各种问题也顿时解决了。其解决并不是具体的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此等问题,本来都不是解决,而是了解了此等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所以悟后所得之道,为“不疑之道”。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哲学家总是会研究一些科学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中国的哲学家也是如此,在本章中各位大家开始研究宇宙的起源,各抒己见。本章讲的是新儒家。什么是新儒家,这是一个西洋名词,与“道学“完全相等。来源可以追溯三条思想:第一,就是儒家,第二是佛家,第三是道家,是一个大融合,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形成一个同质的整体的真正系统。

新儒家开始于唐朝,但初始没有什么名人,直到唐代后半吐,才出了两个人,一个是韩愈,一个是李翱。而真正讲宇宙发生论的是周敦颐,他画了个图叫《太极图》,做的解释叫太极图说,通过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来描述宇宙。周敦颐主张精神修养的方法,主要是想教人成为圣人,方法就是主静,而无欲,心无欲,则如明镜,可以冷静的看待一切。

后面又有个叫邵雍的家伙,他是研究易经的,通过易经来解释宇宙论。但在他的两仪不是阴阳,而是动静。

最后还要介绍一个叫张载的家伙,在他的宇宙论里讲的是气,什么是气呢?这个词具象化了就是质料,物理的物质。在他的理论里,太极不是别的,就是气。宇宙万物都是一气,而我们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

周末了,有了时间也许该好好嚼一嚼剩下的内容,或者回忆反刍一下过去的章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