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性别认同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NoahsArk_86e2

从小爸爸妈妈就非常注重培养我的运动能力,在公园里会撺掇我去爬假山,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是院儿里第一个买旱冰鞋的了。小学的时候,当女生们在院子里过家家的时候,我在和院子里的男生们一起滑旱冰。当然,他们最开始是不愿意加我一起玩的,是我青梅竹马说服他们的。

所以,当小学老师让我们写“我想当男孩/女孩”的作文时,我难得写了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我想当男孩》。

初二的时候我开始想打篮球,但是找不到女生打。于是每天我都“可怜巴巴”地站在篮球场外面看我们班男生打篮球。最后他们就问我:“要一起打吗?”由于我实在是完全不会,所以他们特许我走步不算犯规。尽管我很少能摸到球,但是跟着球跑来跑去还是玩得很开心的。

初中的时候班上的女生分成好几拨,表面上姐妹情深,其实谁都不喜欢谁,让我感觉女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complicated,心生惧意。

高中我神奇的发现原来女生真的是可以通过撒娇卖萌就打开了人生的easy mode,看得我也是一脸懵。

自古以来社会对于女生的外在就有很高的要求,而很多女生们对于美丽的追求也达到了一种让我发指的程度(比如恨天高,天天上班盯着电脑还戴隐形眼镜,比如伤害身体的各类减肥法,比如大冷天穿露脐装等等)让我总觉得这些只是“裹小脚”换了种形式而已。

——————————————————————————————————————————

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我都对于女生这个身份没什么认同感,还是总觉得下辈子如果能做个男生的话更好。所以当时高一暑假去美国玩,几个学妹叫我学姐,我感觉特别生疏别扭,就随口说了一句:叫方哥吧。“方哥”这个称呼后来的流行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尽管我爸妈是对性别不太stereotype的人,但是我妈还是会时不时地跟我说要我做一个淑女,我妈妈的落脚点当然是知性优雅啦。但是由于我当时对于“女生”的整体印象就是“不运动,追求美丽,各种撒娇卖萌/超级文静,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弱柳扶风”。我对于“淑女”这个词简直就是直觉上的反感,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对于外表的完全不在意,连带着也不喜欢粉色。

大学之后我慢慢地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有些特质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美好的人应该有的:比如得体漂亮的穿着,健康的身材,做一手好饭;良好的运动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并不是说这些对女生重要、对男生不重要,那些对女生不重要、对男生重要。自从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就明确了:我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而我心中一个优秀的人就包括了stereotype里面一些对于男生的期待&一些对于女生的期待&一些我的个人要求。

大学之后越来越经常看到这类奇葩观点:不要跟女生讲道理;老婆说得都是对的等等。与此同时,只要是稍微独立一些的女生,就会自己调侃/被别人调侃成女汉子。所以大家就认为女性真的是一种“弱柳扶风,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矫揉造作,低级到连道理都听不懂的生物是吗?”如果女性真的是这样一种生物,每个人被这样的人抚养长大,人类文明岂不是早就消亡了。

大学之后,我就已经很认同女生这个身份啦,当有人调侃我是女汉子的时候我就直接说:我性格温和,感性,温暖,哪里像男生啦?总不能说开朗、爱运动、不娇气就算是像男生吧?

——————————————————————————————————————————

我不否认男女生生理上真的是存在差异,但是我觉得大多数表现出来的差异都是后天培养的。比如小时候其实男生哭的也蛮多的,但是长大之后男生们几乎都从来不哭。从10岁开始天天听“你是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随便哭呢”这种话要是没有影响才叫怪呢。有些男生,从自己不能生育开始,在孩子的养育上也是几乎全部缺失的,所以“丧偶式育儿”大行其道。

而有些女生,也是完全的把所谓的“女生感性,身体比男生弱”的特质演绎到了极致。知乎上各种吐槽我就不再赘述了。记得前段时间微信上一个好友转了篇知乎回答吐槽很多女生对男生进行“求生欲”的服从性测试乐此不疲,我在底下回复了个“同意”。他说:“你倒是很理智啊”。我回复他:“自己每天被一群神经病代表我其实比男生们还觉得无语的好嘛”

可以说社会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多男生女生拿着那点微不足道的生理差异大做文章,戏演得太过了,然后还把自己的行为当成完全正确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别人。

就像那句话说得那样:“有一点是确定的,你不能让你憎恨的人来定义你热爱的事物。你要夺回定义的权力。而不是放弃你热爱的事物。” “女生”这个身份对我来讲就是这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LGBT里面的Transgender代表的不是未来,未来应该不是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男生框”还是“女生框”,而是每个人自己定义自己的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