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世看王国维的秋柳词
1903年夏至1904年秋,王国维应清末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聘请,赴当时的通州师范学堂任教,主讲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并且不停的钻研叔本华思想,深受其影响,执著于理想,向往一种无功利、纯粹的学问。
这首词作于1904年秋,王国维28岁,正值风华正茂的时候,当时的静安才华横溢,奈何国运艰难,加上自己身体羸弱,性格忧郁惆怅,精神一度陷于郁闷苦痛中,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到身处那个时代的王国维的身世深沉。
这首词开篇第一句“问断肠”便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悲惨凄凉,形象的表现出了江南江北离别人的肝肠寸断。江南江北的人们送别时,当时的春色是这样的令人肠断吗?碧栏杆外无边的垂柳在迟迟落下的红日中舞动。长直的堤岸上,又是连着冒着寒雨相送行客,雾蒙蒙的水烟笼罩了几个驿站。现在流落天涯的时候,只看见杨柳枝的枯条都已被折尽,月落时,急骤的西风不停的吹动,金城这条路,有多少服役的人走过了它。当年曾经欣赏的风采。昔日北征的司马如今白头,只有攀着柳条,泪流满面。都是一片狼藉,你看不到吗?像一寸寸破裂的舞衣被丢弃在沟壑里,谁怜惜了它?这样算来只有那多情的昏鸦,在折断的柳枝上攒立。
从身世看王国维的秋柳词这首词主要以柳枝作为意象,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上阙写物,下阕写情,但并没有完全分离,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将词人的羁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柳枝本就作为一个离别的象征,折断委弃的秋柳更渲染了这种悲凉的气氛,同时开篇就写了春来的离思,接着又迎来了秋天的柳条,给人一种秋天寂寥的感觉。在此词当中,王国维引用了许多典故,例如江南江北,语出王维《送沈子归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东晋大司马路过金城的典故,以及舞衣寸寸化用辛弃疾词句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等。内涵丰富,足以见证词人的学识与素养之深。
王国维作为当时保守派的代表,他的思想始终脱离不了传统的君臣纲纪,尽管他非常喜爱西方哲学,理智上也已经接受了西方思想,但实际上仍割舍不了传统的中国旧文化,这造成了他矛盾而又彷徨的人物性格,传统封建君主专制的体制正在不停的崩塌之中,但他一直念着周孔之道与清朝体制,先进的文化与固执的封建一直在他的脑中冲击,这注定了他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无论如何,他仍是照亮了中国近代前进的步伐,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