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就是一条流动的大河——英语发展史(三)
英语在15世纪开始重新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反映出英国的君主重新掌握本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乔叟的作品在他生前都未经印刷,因为那时还没有印刷术。乔叟被称为英语诗歌之父的原因在于15世纪英语的复兴。宫廷英语使单词的拼写统一并标准化,使印刷成为可能。这是政治对文学的影响。不过,文学反过来对政治也产生影响。
印刷在英国刚出现的时候,并没有立即提高人们的识字率。因为当时的印刷和抄写的手稿一样贵,而且一开始也是印在羊皮纸上。这表明新的技术在出现时,总是竭力模仿它所要取代的东西。例如,当汽车刚被发明时,还有专门放鞭子的地方,尽管汽车完全用不着马来拉。
元音演变(vowel shift)是中古英语转变为现代英语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其他的变化也在改变英语的结构。15世纪中期,元音演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古英语的发音。它也将英语的发音与欧洲其他语言的发音区别开来。这起初只是在英国的南部发生,但是最终影响英语的所有方言。
英语词语的拼写在15、16世纪被固定成标准,而元音演变是英语拼写与词语的发音脱离开来的主要原因。为何为发生元音演变,是因为当时的威望语言(prestige language)不再是法语。且元音演变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威望语言。例如,古罗马的威望语言曾经是希腊语。法语则在英国和俄罗斯都曾经是威望语言。英语在其殖民地国家也是威望语言,等等。
与元音演变同时进行是英语在拼写和标点符号上的演变。元音演变发生的时候正处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大量的新词涌入。15世纪至17世纪,英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英语对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词吸收在这一阶段是最“饥不择食”的。吸收新词和造新词不可撤销地改变了英语词汇的质地。新词的来源是哲学、科学、与新文化、新社会的接触、和殖民地。这是政治、经济、殖民扩张、知识和科学探索的时代。
英语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与欧洲各国和殖民地的接触,经济和商业的扩张,引入了大量的新词汇。例如,从法语中引进了alloy, bigot, bombast, duel, entrance, equip, essay, explore, moustache, progress, talisman, tomato, volunteer等,其中essay一词就是蒙田创造的。
从意大利语中引进了建筑和音乐等方面的词汇,如balcony, granite, stanza, violin, volcano等。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引进了海事和军事方面的词汇,如armada, banana, coco, embargo, maize, mulatto, potato, tobacco, yam等。
从荷兰语引进了smuggler, reef, crew,tattoo, knapsack等, 从阿拉伯语中引进了sash, sofa, hashish等, 从中文中引进了ketch-up,从非洲引进了zebra, 从美洲引进了raccoon, skunk等等。
由于科学的发展,这方面的新词也不断涌现,如vertebrate, specimen, spectrum, calculus, dogma, critique, curriculum, propaganda, alibi等。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涌入英语的新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还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辩论。16世纪的英国学者们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潮流,发出了“英语还剩下什么”的疑问。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分歧。英语是否在本质上还是日耳曼语言的一种分支?法语、拉丁文和其他语言对其产生了影响?或者,英语已经被不可撤销地改变了?其根源和本质已经被丢失?这些思潮也对当时英语语言的教学产生了影响。这样的问题,也是对本国语言的纯粹性担忧的各国学者们同样的困惑。只有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才能保持语言的“纯洁”。但是如果它和其他社会、文化进行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学者们对于本国语言受到其他国家的语言的影响基本上都会义愤填膺。例如,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的老师亚历山大·吉尔是圣保罗中学的校长,他也是牛津大学圣体学院的文学硕士,他曾哀叹过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引进的大量外来语,把英语比喻成动物园,在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异国动物。
这些学者在16和17世纪,看到英语与其他欧洲语言以及殖民地语言之间的接触,他们认为这影响了本国语言的正宗性和纯洁性,使得英语变成了“混血儿”和“恶魔”。其实,当时英语的转变,除了新词和新语法以外,还包括原有词汇含义的转变,这种现象称为“一词多义”(polysemy)。这种转变,也是从乔叟的英语到莎士比亚英语之间的转变。英语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该系列的其他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