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目的是什么?英式早教方式成关注焦点
学前教育,严格的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都包括在内,也就是0~6岁的儿童的教育,甚至包括胎教。而0~6岁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涵盖了人类的所有需要学习的方面,如动作技能:坐,走,跑,手部精细动作等;母语的熟练掌握;思维:小孩子的脑袋里总有源源不断的想法;社会交往,社会归属感等等;甚至一部分的三观也会形成,人们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
幼儿学前教育目的是什么?
第一,快速吸收并习得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是充满潜能的独立个体,这一阶段的幼儿有许多敏感期、关键期,也是幼儿学习某种技能最快速的时期,错过将无法弥补。要是给幼儿一个材料丰富、有意义的环境,幼儿会无意识地快速吸收知识。比如0-3岁的幼儿具有熟练掌握他所在文化环境下的母语的能力。
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礼仪
幼儿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成人、同伴的示范作用及其重要。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和老师,喜欢模仿被老师表扬的同伴。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是个爱读书的乖小孩,然而爸妈每天玩手机,幼儿是不可能愿意自己搬着小椅子去读书的。爸爸妈妈如果享受读书,幼儿看到快乐阅读的父母,会想要成为爸爸妈妈那样的人,于是会自发的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第三,养成好的脾气、性格
曾经和一位妈妈说,“你的女儿好温柔,好阳光!她肯定是个很有安全感的孩子!”妈妈听完大喜,说这是她最希望听到的评价,她希望宝贝得到满满的安全感。性格和脾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幼儿时期的安全感影响。什么是安全感?家庭温馨让人感到安全,对事物的熟悉让人感到安全。举个安全感的例子,如果幼儿尝试一样新事物失败,得到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那么幼儿就会敢于继续尝试,还可能试图用不同办法解决这个事。这个幼儿是个大胆操作的幼儿。如果责备了呢?幼儿可能就没有再次尝试的勇气,因为会受到责罚。家长脾气不好、家庭环境阴阳怪气,幼儿从小就会察言观色,每天小心翼翼;家庭和睦温馨,家庭成员地位平等,氛围民主,幼儿大多也大方、阳光。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像一颗往内缩的小树,而有安全感的孩子则伸展着枝丫努力向外长。
所以,学前教育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目前早教市场大热,不少中国父母希望宝宝可以得到优秀高质量的精英式教育,但是让孩子漂洋过海去读书,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终究不是上策;而低龄留学更是不被推荐,因为在早期教育阶段,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教育。
基于此,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感受纯正英式教育的“教育引进”应运而生。在初、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引进表现为中外合作办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早期教育阶段,则体现在英国早教品牌的入驻,在英媒报道的中英合作项目之前,BBC出品的英国天线宝宝早教,已经在中国发展得风生水起。
这种“教育引进”所带来的裨益不言而喻:
首先,教育引进,意味着先进的教育人才、教学成果的引入。
报道中称,根据协议条款,英方将提供“双语课程”——半天的英语课程,其余活动将用中文。
而且所有的班主任都是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在英国招聘。英国的优秀教师来华执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堂答辩、演示教学等互动和启发式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除此之外,系统的教学方法、先进的科研成果,也借助这种合作融进了中国的课堂,比如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的游戏教学、体验教学、混龄教学、家庭式教学就让中国家庭受益匪浅;其完全符合EYFS标准(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的BBC原版课程,让孩子们全面接受沟通与语言、体能活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情感发展、数学、文字读写等7大领域的培养,从课堂上迈出成为精英的第一步。
其次,教育引进,还将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教育引进的对立面,是教育输出,而输出的成果之一是真实了解过中国教育的英国教学团队,借助“教育使者”的影响,世界得以更加客观、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教育。
而输出成果之二,就是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生,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其敏感性、接受力会逐步增强,眼界也将不断扩大。当他们有能力反哺中国教育之时,中国教育的视野将更宽广。
在诸多良性发展的驱动下,中英教育的交流大势已经逐渐明朗,单从数据上就可窥其一二:
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中英两国合作办学项目已达到229个:其中本科项目210,研究生项目19个。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与中国建立的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居各国首位。
中英教育的交流还将不断深入,这场在教育领域刮起来的“英伦风”也将越来越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