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1984》杂感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方暮暗

“一个寓言,而非预言。

久仰大名,却刚刚才读完一遍。

有一点小失望,本期待着它能够给我带来灵魂的颤栗——最好是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空间上的拥塞、冬日午夜的寒冷……

只可惜,没有。

倒不是说这本书不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故事,并且能给人“思考感”。而且作者本人在遭受极权迫害后,对社义的信仰不改,并且保持着对“无产者们”的期待与热爱,这令我对其更添几分钦佩。

只是没有感受到应有的恐惧而已。

也许是文化的差异,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读时不够专心……和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总有些隔阂,无法感同身受。

我不喜欢极权,对集权却不反感。

书中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虽然使我不舒服,却不能给我太多的恐惧——于21世纪20年代的我们而言,这个形象无异于儿时所畏惧的森林深处的大灰狼,长大了自然就不再害怕。

奥威尔无疑是杰出的,他的思考和畏惧在二十世纪中叶具有独一份的价值。只是,也不知该说遗憾还是庆幸——他,落伍了。

这样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和礼貌,但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对我们现在意义不大。此刻,我们所立足的地方,没有极权生长的土壤。(至少短期内确乎如此)

更可怕的,步步紧逼却悄无声息的,被无数人警告过的危险,不是这个。

“奥威尔害怕我们被自己恐惧的事物毁掉,赫胥黎害怕的却是大家喜欢的东西。”

迫在眉睫的危险,是娱乐——明确些说,从上个世纪尼尔·波兹曼为代表的清醒者就在警告我们;含糊些说,两千年前的哲人们也曾担忧;到今天大大小小,无论是谁也能就这个问题说上两句了。

你,我,谁不知道呢?

可是,你,我,谁又能避免?

灵魂的空洞在吞噬虚假的泡沫后非但没有填满,反而愈来愈大了。

【按:就可读性而言,《1984》我认为不如奥威尔的另一本书——《动物农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