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 乔布斯传研读(四)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21人  七布斯007运营官

7月21号的作业雨,我点评了咱们3班吴向江老师的文章,特别喜欢他那句:脱离具体的背景去讨事论物,通常会失之于急切和浮躁。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很多人在写评论是非的文章,个人觉得真的是无聊。。。

有争议的话题,虽然是热点,但不建议去写,如果搞不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就更不应该去写,因为面对争议,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而且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也会有人看不明白,断章取义,毕竟人的认知有区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曾经某公众大号,总是写一些男人不好的文字,导致许多已婚女子离婚,家庭矛盾,后面该女子自己结婚了,然后说以前写的东西都是错的,然而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分离的结果却很难再挽回。

写论是非的文章,必然会被人骂,被人喷,这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拎不清楚,就会导致自己情绪化,情绪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它极有可能让你为了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客观事实,最后失去自己,变得说话都阴阳怪气。

再回过头来看看乔布斯所处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各种文化潮流在旧金山和硅谷交汇,技术革命伴随着军事承包商的发展而兴起,并迅速扩展到电子公司、微芯片制造商、视频游戏软件设计师和计算机公司。在技术兴起的同时,也兴起了其他一些东西,比如风靡一时的禅宗和印度教,冥想和瑜伽,还有嬉皮士等等。

当时很多反主流文化的人认为电脑是不祥的,是奥威尔式的专制统治工具,应该为五角大楼和统治阶层所独有。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还警告说,电脑正在一点一点吞嗤人民的自由损害“有益人生的价值观”。

你看,虽然这些人虽然“见识浅陋”,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评论他们,因为这就是当时背景下的产物,作为一种新文明的诞生,电脑应该被质疑。就好比几百年后,我们孙子的孙子也会说我们“见识浅陋”,都不知道原来从地球去往火星那么简单。

10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想法开始转变。计算机从作为官僚机构的控制工具而被不屑一顾,变成了作为个人表达与自由 解放的象征而被欣然接受。

时代的发展,让计算机得以被推广和应用。一次偶然的机会,沃兹尼亚克(Apple 1的创建者)被邀请参加计算机俱乐部,在这次聚会上,他见到了微处理器。从这天晚上之后,他开始设计后来成为AppleI计算机的草图。

乔布斯不想沃兹的发明被免费的分享,于是想办法说服沃兹一起去创办一家公司,这就是后来的苹果公司。

至于为啥叫苹果,其实还有一段故事:

沃兹和乔布斯一起讨论了很多名字,比如矩阵、Executek、个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在截止日期的第二天,乔布斯准备递交申请文件时提议叫“苹果电脑公司”。因为那段时间,乔布斯刚刚从一个苹果农场回来,而且经常吃水果餐。他还说这名字听上去有意思,有活力,不吓人。‘苹果’削弱了‘电脑’这个词的锐气;还有,这能让他们公司在电话簿(当时的号码,都是公示在电话簿上的)上排在雅达利公司(乔布斯曾任职的公司)之前。

回顾一段历史,了解当时的背景,也挺有趣。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