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之路

第25篇 用心灵与用大脑的区别

2025-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郭永进老师智慧讲座

各位亲爱的家人,全世界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我希望大家来这边学习,真的能够把心静下来,好好地放下牵挂,让自己真的能够用心灵来听,用心灵来体会,用心灵来学习,不是用头脑知见,不是装填东西,背很多资料,需要用心灵来学,用心灵来听。至于用心灵跟用头脑在学,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大家要去体会它们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讲话,你用自我意识,用大脑意识在讲,跟用心灵在讲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你用自我在做跟用心灵在做是不一样。自我充满很多的包袱、抓取、瞻前顾后。自我它是透过大脑在思维、在听、在想象。所以他是在背、在记资料。然后用头脑去解析,用头脑去思维,像这样的话,就是老子所讲的“为学日增”。他是在增加资料,背诵资料,用自我在抓取一些资料。至于说要反观,要净化心灵,他是不会的。因为我要多记一些资料,多背诵一些资料,然后将来我可以懂得比别人多,我可以辩赢别人。我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我可以很会解析,然后让别人以为我很有学问。这个就是用自我在学、用大脑在学。至于净化自己、改变自己,却没有去做。

所以变成只是用嘴巴在讲,做没有真正去做,改变、脱胎换骨,不会,因为这是属于“为学日增”,一直在装填、在增长自我。用心灵就不一样,我们再回到前面,用自我在学、在记,他是把他过去很多的累积下来的知见,他都继续巩固着,他只是要增加新的进来,让他更强壮,而不是归零。所以头脑里面会有很多的分辨,这个对吗?这个是错的,这个对我有好处,好,就吸收;这个对自我会有威胁,这个不对,好,排除掉。

所以他心中,会有很多的包袱成见,那些成见包袱都在心里面。然后听听听,哦!这个不对,他就把它跳过去,就让它穿流过去,那个穿流过去是因为这个是我不要的,就让它流走;这个我要了,这个因为可以帮助自我更成长,好,这个就把它抓住、吸进来。像这样的学习,你不会真正的蜕变,你不会真正的进化,不会真正的改变自己。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归零用清净的心灵来听、来学,这个跟一般世间的课程是不一样。

一般世间的课程他会要你,越学越强、越学越厉害。老子《道德经》的课程,是要你学习放下自我、放下武功、放下大脑的思维、记忆、知见,来到回归用心灵,用清净的心灵来听、来学、来体悟,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地触及到生命存在的本质。当你真正这样去做,它就不断地净化、净化,你会酝酿脱胎换骨的时机。所以《道德经》跟一般世间的课程不一样,跟一般世间的经典也不一样。《道德经》它不是某种哲学观,不是某种思想主义,《道德经》也不是在提供很多的“术”,让你去学各种十八般武艺,《道德经》不是要这样。所以跟一般世间课程的训练方式,有相同的一面,但是真正那个核心是180度相反,所以你要学到《道德经》的智慧,你要学会反向思考、反向操作。不要被我们过去的习性所牵引着,去思维、去运作。

我讲反向思考、反向运作,因为一般人都是用习性的那个思维的串联性,都是用习性在思维、在推理、在运作,遇到合己意的我们就要、就觉得对;遇到不合己意就排除。现在要把这方面呢,逐渐地淡化掉。因为《道德经》是要让我们,用清净的心灵来体会。你要活在当下,要返璞归真,越单纯越好,心灵心境越单纯越好。

为什么我跟很多人介绍,大自然跟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我们就生活在净土里,真正生活在净土里,那为什么很多人他感受不到?学《道德经》之后,还要在经典里面背诵,然后钻研解析,他认为人觉醒过来跟外面大自然的无关,不要去看这个大自然方面,认为那些跟我们觉醒无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都一直被习性的思维所操弄,自己一直在用自我在运作,用习性在思维、在运作,他不敢放下那个自我,不敢放下自我,所以就没办法学到智慧,没办法学到《道德经》的精华、精髓。

我对大家无所求,我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体会到《道德经》高超的妙智慧。这个是你在一般世间的各种培训班里面是不容易学到,坊间当然也有会宣称强调,他们是在什么让你开智慧的,什么智慧班等。很多都一样,都用智慧这个名词。但是你仔细看,如果你真的学懂《道德经》,你来看那些所谓强调智慧的班,大部分所谓的那种,学到什么经营企业的智慧班…,事实上那个,就是老子所讲的世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当然不是说错,不是说不好,不是说那些是错或是那些是不好,而是那些呢,是属于术的应用,那种也不是真正的智慧。

那种是属于世间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没有学到《道德经》的这种真正的妙智慧,你还是一样,那种思维水平就是在世间的思维水平,而没办法提升到高等的心灵。所以我希望大家自我挑战、要自我挑战,让自己尽可能地把外边的包袱也放下,有形有相的包袱也放下,把外边的牵挂也放下。最重要的是心中的包袱,心中的成见,心中的预设,也都把它放下,让自己能够用清清净净的心,来学习、来听,不要绷紧。如果你绷紧的话,你内心是有很多的牵挂,有得失心,你没有放松,就没办法滑入心灵的领域。要很放松,然后让自己真的用清静的心来听。但是放松又不是放纵,不是懒散,你放纵懒散,你混再久,也一样不会开悟,你不会开启智慧。

所以这个就是两极啊,很绷紧,用自我在精进在学,你也不会开启高等智慧。那个只是自我学到一些世间的聪明才智;你很放纵、懒散,你也不会,所以这个就是要学到中道的精神,要精进用功,但是很放松。大家要学习着,什么叫做用心灵在听、在看,什么是用自我在听、在看;什么是用大脑在思维,什么是用心灵在体悟,这个很重要!你一定要去经验,要去练习,你才会慢慢矫正。我只能够跟你讲,这是有不同的分水岭,不同的情况,你要自己要去体会,你才会从习性的世界,从自我的世界,从大脑的世界,从这里跳脱出来、升华出来。

当你真正用心灵在听、在学,在体会。你的生命,因为这时候你是用你的存在、你的本质在听,所以你实际的生命存在也就会不断地净化跟成长,这个绝对不是洗脑。洗脑的,他是用他的自我,要取代你的自我,那个叫做“洗脑”。释迦牟尼、老子,他们真正无我无私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要向大众灌输什么、洗脑什么。而是看到,因为一般大众头脑里面就是装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怎么样让我们不正确的学习心态能够早日放下,然后能够真正地来到,用清净的心,你这样才能够从那个幻觉的世界醒过来。一般人真的不知道,所以我们的课程,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每一天都在净化,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有新的体悟。你真的这样去做,你每一天都在成长、都在体悟、都在突破。

只要你用清静的心来学、来听,你每一天一定都会有所突破,你不用刻意说我有没有开悟啊?我这样学的,这样我有没有增加很多功夫啊?我有没有培养到定力呀?都不用去想那些,你就活在当下,随时回到当下来,越单纯越好,不要瞻前顾后,越单纯越好。听课的时候就认真地听,用心灵来听,身在、心在、神要在。身在、心在、神要在,用心聆听。当要消化课程的时候,认真地去把握重点,深入去体会、去体悟。心得分享的时候用心来听,别人怎样体会,别人的报告一样都在帮助我们更深入。然后当自己在报告的时候,一样把我们所体会的如实地讲出来,不了解的也可以提出来问。这样的话,今天的课程你就可以做很好地消化,这些消化记得啊,不是只是背一些资料,记一些资料,不是这样,需要你要真的去品尝到体会到,然后练习着去做出来。你能够这样一个月下来,你生命随时它都会酝酿很强的能量,随时都会有临界点的明显地突破成长,心领神会。真正心领神会才会开启你的智慧,你的生命的本质,也才会真正地进化蜕变成长、脱胎换骨。这样了解吗?

希望大家好好地,调整矫正,扣住这个核心深入,学习的心态要正确,这样才不会浪费,也才不会越学傲慢越大。越学学到后边一样又增长傲慢,要看不惯别人,一讲话就是讲别人的是是非非,那个都是凡夫啊!那个是在伤害他人。

我们就是要超越这些,超越这些,来到活出生命的神圣。生命的神圣绝对不是用自我在逞强、在展现,生命的神圣是无我无私,到哪里都是在利益苍生。

我们现在用道法自然静心法,主要是从《道德经》第十章展开来,这里的重点就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现在重点就在于,我们怎样来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以前,我把这两个一起讲,让大家一起练习,但是感觉到一般人,一下子还是不容易整个来畅通地运作。所以,这次我把它分两部分,一个是“载营魄”,第二个阶段是“抱一”。也就是说,第一个阶段“载营魄”,是让我们先身心灵的统合,先身心对焦。所以,你们前面两天到三天这个期间呢,是以练习身心对焦为主轴。先身心灵合一,身心对焦,让自己逐渐地觉醒过来,觉醒过来,这是第一阶段的重点核心,前面的三天先练这个阶段。

当你身心对焦,逐渐觉醒,用明觉、用心灵来感受之后,第二个阶段,再来到与道合一。前面先身心灵对焦,后面第二个阶段,再来到与道合一。如果前面你这个基础没有打好,那你还是一样会用头脑知见,或是用一般的感受在看、在听、在触,所以我们现在要分两个阶段。记得哦,你们前面这三天,着重在身心灵的对焦。讲白话一点就是:“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这个跟练习定力是不一样,练习定力的话,他的心是会专注、聚焦在某个点,我们现在是要开发明觉,要开发觉知。

来!好好体会啊,练习定力的有觉、有知;有觉、有受。比如说,观呼吸,或是用某个方法让你有个目标可以专注,然后可以产生感受。但这个跟我们现在要练习的,它会有微细的不一样。我们是要开发觉知,不是只有感受,感受是在开发定力,我们是要觉知。这个“知”它是有用心灵,你心静下来的时候,用清净的心灵,你有觉悟,它是会来到心领神会,心领神会。这种觉知呢,它是活生生的,它是活的,在当下。如果你观念、知见不正确的话,练定力,开发感受,它会凝聚在一点,凝聚在一点。然后,你在动态生活、工作中,不容易应用得上来。练定力的感受,一个是它会局限在一点,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不容易应用得出来。

我们现在是要来到,开发觉知,让我们的心灵,来到身心灵的对焦,让我们清醒明觉、活在每个当下。这是要来到,不管静态还是动态,我们都处在明觉的情况,都处在用心灵感受、觉知的情况,跟过去的生活习惯、作息、看事情的方法会不一样的,这是不一样的。

我们逐渐地来协助大家去体会,去练习。进度不用多,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从简单的几招,简单的几种方法练习去做。你真正做到,体会到什么是明觉,你就能够处处开发明觉了。

用心灵来看,用清净、新鲜的心灵来看,你才能够看到它的实相。一般人、一般人是用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

来,好好体会啊:一般人是用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所以,当看到这个就认为,“这个没什么啊!这个没什么!”他看不到它的奥妙,因为这是用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

还有另一种情况,用眼睛在看,用眼睛在看,觉得:“这个没什么特殊嘛!我还可以用到更好的、更大的。”

如果生态专家,或是科学家就会进行一些解析,比如:这里大概是什么样的组成,这里是什么成分,可以看到,这都是一些所谓的能量的组合……就觉得:“这个没什么特殊啊!没什么奥妙啊!”

如果我们用学术,用头脑来解析它,用过去的观念来解析它,你就看不出它的奥妙。那你看不出它有什么奥妙,你就没办法来到心领神会。要知道,那是我们用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在看它。那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观念活在过去,而这一朵花呢,它是活在现在,在当下。你过去所看的不是它,你过去所看的不是它,它是现在,在当下,跟我们相逢,跟我们见面;它是新鲜的生命,第一次跟我们见面。

你认为:“这个我看过啦!”你看的是别朵花,你看到的是过去的,你现在留下的是头脑里面的,所谓的印象、一些观念、一些知见、一些念头,所以,眼前、当前的实相呢,你却忽略了,却忽略了,就没有好好地来欣赏它。

那个拈花微笑,是含有很深的深意,我们要去看到大自然的奥妙,它的神韵,它的芳香,它的造型,还有它的存在,也都是宇宙独一无二。

你说:“我还可以找到其他的玫瑰花。”其他,是其他的花,它是它,它一样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有神韵,它一样有生命力,跟我们分享它生命的喜悦。所以,这个就是,你是用知见在看,你就只看到过去你心中脑海里面的那些抽象观念、知见,我们现在是要来到用心灵来看。

所以,《道德经》里面这里,你看第十章,这里就跟我们讲,能不能来到“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婴儿,他没有什么成见的。儿童,为什么他们看事情都很好奇,都很新鲜?因为他们的感觉,都是第一次在看,他们没有带成见,都是以一种很新鲜、很清净,没有成见的心灵在看,所以他们看什么都是:“哇!”都很好奇,都很喜悦。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体会拈花微笑的深意,那个就是要让我们用心灵来看,用心灵来感受,用心灵来生活,不要用头脑知见,不是用我们的眼睛感官在看而已,要用心灵。你的心灵是在当下,它是新鲜的生命。如果你没有用心灵来看的话,你是活在用知见,就是过去堆积下来,积累下来的那些观念、知见,它是你头脑里面的、抽象的,所以,你看到的不是它,你看到的是你过去所积累下来的那些影像,积累下来的观念、知见。

比如说,你现在看到我,如果你没有用清净的心灵来看,你看到的是你脑海中积累下来的观念、知见,或是过去的印象,过去的那个人。而他的生命,现在是在当下。

这就是,我们能不能来到用新鲜的生命,不带成见的生命,用清净的心灵,来听、来看、来触?这就是,你的生命到底是活在过去的观念、知见里面?还是活在当下?你是活在知见的世界里面?还是活在用心领神会的世界?包括讲话也是一样。我们等下会逐渐地协助大家,逐渐地深入。

现在啊,请大家再练习一下,因为你要清楚地体会,什么叫做觉知?你们现在再练习一下,等下我们还要逐渐地深入。

现在几分钟,请大家,你可以闭目。你的手,这就像静坐中的动态静心,但是你的手不要复杂,一次一只手,移动你的位置,手的位置。

你现在就可以开始练习,闭起眼睛,不要用眼睛看,因为你用眼睛看的话,你的那个觉知,就会大打折扣。闭起眼睛,然后你左右手轮流动,手向上、下、左、右移动,不要快,最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感受,我现在手移动到哪里?现在在哪里?你用心灵去感受。

这个要练习你不用眼睛看,你的手在哪里?这个在,就是你用心灵去觉知到它在哪里,所以那是实相的存在,这个就是真正的觉知。

速度不用快,也不用特别慢,它有在移动。重点要放在不管上、下、左、右,不管它位置在哪里,你的心灵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现在移动到哪里。你要握拳,要放开,你都清楚地觉知。所以,这是要开发活生生的明觉。当你真正清楚地觉知你当下的动作,你的身心就有在对焦,身心灵对焦,就是活在当下,这个就是有定力。有定力,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安定、越喜悦。

你不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都是活在过去跟未来。现在,那些统统都要放下,用清净的心灵来练习,来感受。有觉知的动作,有觉知地活每一天。

这一种觉知的开发,会让我们从大脑的意识,逐渐来到用心领神会,你的生命会逐渐地觉醒过来,觉醒过来。不复杂,你去练习,练习什么叫做心灵,什么叫做觉知?当你有觉知,心又放开、放空,你的觉知,手移动到哪里,你都清清楚楚地觉知,心又放开、放空,你渐渐地就体会到什么叫做空、明、觉。

好,大家刚才这样练习,对于什么是用心灵觉知,现在就可以具体体会到了吗?能不能?都可以吗?跟我们过去习惯性的冲动,那个不一样。我们睁开眼睛看啊!因为这个就好像,你很自然地就冲动去拿,冲动,那个动作都很快。所以有时你在走路的时候,你在安全的范围情况之下,可以扶着栏杆,闭着眼睛来走路。你可以去对比,如果我眼睛张开走路,跟闭着眼睛在走路,这时候,你看看,你那个觉知程度有没有一样?这个要去练习哦!

我们张开眼睛的时候,就觉得,反正没有障碍,我知道,我很清楚知道,然后就冲过去了。所以,很容易被……因为我们的感官,就是因为觉得:这个路我很清楚啦!然后就这样冲过去。如果你闭着眼睛,眼睛闭着的时候,你对每走一步都会要保持明觉。因为你不清楚前面高低起伏,有没有障碍。所以后面这几天,大家一样都可以练习啊。

你闭着眼睛走路,你去对比看看,睁开眼睛跟闭着眼睛,那个明觉程度有什么不一样?不用快,不用快。当你练习几次,你就会知道,我每一个脚步,什么叫做“清醒明觉”?你闭着眼睛就能够清醒明觉地感受到那个脚在移动的状态。所以要知道,很多瞎子,虽然他眼睛看不到,但是呢,他的感觉器官是很敏锐的。这个要逐渐地去练习,逐渐去练习。

现在这里有个杯子,你们眼前没有杯子,那等一下你们就拿空的杯子,拿空的杯子。

来,我们看看,一般人那个习惯的动作都是,要拿什么就冲过去,然后拿起来喝,喝了,就这样,喝了,虽然有在喝,但是,却不是用心灵在品尝,却不是用心灵在体会,不是心领神会。

我曾经听过有人在做个对比啊,他说,有的人喝酒,都是在干杯。来!干杯!然后就这样蛮大口地喝,或是那个杯子不小,大家要拼那个酒量,就喝蛮多量的酒。你是有在喝酒,要呈现你那种什么义气、魄力。但是,另一种人喝酒啊,他们不在酒喝多少量,而在于品尝。真正高雅、高级的喝酒,不在量多,而是在于用心灵去品尝。包括喝茶也是一样哦!不错,你喝铁观音你有在品尝,问题是,你在吃饭有没有用心灵在品尝?没有嘛啊!对啊。

所以,你只是因为祖先跟我们讲要这样。对!那是你的专业知识,就像品酒的人,有品酒师,他们专门在品尝这个酒,他们在品尝酒,他们是用心灵在感受,很专业,是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把这种用心灵在品尝地应用到其他?这个就是重点。

今天中午协助大家用心灵来吃饭,所以,这个就是要学会活生生的。你喝酒一样,用心灵来品尝;喝茶,也是用心灵来品尝;吃饭,也是用心灵来品尝,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有品位,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有深度,才会真正地活过来。生命每个阶段,每一天,都是很有觉知地在生活。

来,好好体会:一般人是糊里糊涂、迷迷糊糊地冲!冲!冲!因为你没有深度,没有定力,没有用心灵在感受。当你冲、冲、冲,生命它是一个像在空中飘,所以会很浮躁,没办法安定下来,没办法安心。如果你懂得这些心法,你的生命随时都是活在每个当下。

走路也是用心灵在走。喝茶,也是。在要去端起杯子的过程,这个手要去端起的过程,一样啊,当你在想:“我现在要喝茶,我现在要去端杯子……”,你心里面都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个用心灵在做的过程,它就带有一种佛家所称的“三妙行”,带有一种柔。你去拿、端起杯子,然后用心灵来品尝。

你能够这样的话,真的,从这里慢慢去练习。让我们来到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是用心灵在生活,你的生命绝对是一天、一天的,越来越安心、越快乐、越自在、越喜悦。你会发现到,过去我怎么没有发现这个食物这么的甜美?我过去怎么没有发现这个花这么的奥妙?我过去怎么没有看到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这么好?我过去怎么没有看到蓝天白云、虚空不碍白云飞?看到那些云也很漂亮,看到虚空不碍白云飞,多浩瀚!那个是后面,我们要来到“与道合一”。那前面呢?先聚焦范围,开发我们的定力,开发我们的明觉。

记得啊,从现在开始,不管你做什么,都练习用清净的心灵来感受,扣住这个核心,这样不会复杂,不会复杂。如果你又冲动,还掌握不到那个明觉,好!你就静下来,坐下来,闭起眼睛再练习,把那个感受,那个觉知再聚焦,唤醒出来。这样了解吗?这样了解吗?真的,大家要练习去做,不然的话,都习惯活在那个冲动、大脑知见的世界里面啊。

讲到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吗?可以体会到吗?

郭老师:对!对!你真正用心灵来感受,因为你的心灵,它是你的生命,你的存在,它是在当下,你的生命,你的心灵,它存在是在当下、现在。但是,你的头脑,那个自我意识,它就活在过去和未来,会焦虑不安,要到处去寻寻觅觅,然后又冲、冲,那都是活在自我大脑意识的层次。我们现在就是要超越、放下那些过去的习性,现在就是要觉醒过来,不要以为说那个很难。如果你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用开发深度定力的这种功夫去开发明觉,就算在森林里面练个二、三十年,你还是在练定力、练感受,那个心灵,活生生的心灵还是没有开发出来。

好好体会这两者不一样的地方。你真正用心灵在感受,你的生命是新鲜的,它是在当下,没有成见的。你的生命是新鲜的,所以当你看花,就会觉得:“我是第一次跟它相见啊!”你以不带成见的心来看,就看到它的奥妙,那个拈花微笑的深意,就是这样啊。所以这方面大家要逐渐地去练习、练习。

来,刚才是身体的动作方面,走路、手的动作、吃饭,这个都要去练习。再来,我们来练习一下,用心灵来聆听。刚才的进度,大家到这里可以体会到明觉、觉知,可以了吗?

因为过去,我们很习以为常地用耳朵在听,现在练习用心灵来听,用心灵来感受。明天我们再来练习用心灵来讲话。真的,你用嘴巴在讲话与用心灵讲话不一样啊,不一样。

我们现在来练习,用心灵来聆听,用心灵来聆听。当然,我们也同时欣赏什么是艺术家,他用心灵在表演。

来!好好体会啊!有的是,像有些他是专业学院培育出来的,但是,如果他没有学到那个神韵的话,他只是变成一个表演者,是一个技术的表演者,但没有来到用心灵,用生命在表演。如果是那个用心灵,用生命在表演的,你就可以感受到,他能够扣人心弦,扣人心弦。

现在我们播放资料,让大家来参考,来体会,表演者他用心灵在表演,我们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

你看啊,他全神融入,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他全神、全心全意地融入。他在传递大地母亲、大自然的声音。

(歌声)

大家好好用心灵来欣赏啊,他在表演的时候,是全然、全神、一心一意地融入那个世界里面。他用心灵在表演,所以,整个过程都很容易感召到现场的人,扣人心弦。

你看!大家都很专心的,用心在欣赏,因为他传递出来的,那个大自然的声音,传递出来的是有生命的,他不是那种匠气,他不是匠气,而是真正用心灵在传递大自然的声音。大家好好来体会,什么叫做用心灵来做事。

刚才这个只是一个情况,那我们要好好去体会,我怎么样来到做人、做事、做什么,用心灵来做?你真正用心灵来做,你都是活在当下啊,活在当下。然后把眼前这一件事情,用我们的良心、爱心来把它做好。这件事情,你做什么事情,它都变成很神圣,很神圣。所以,大家要好好体会,用心灵。

我们现在来聆听一段心灵的音乐。后面播的就是让大家用心灵来聆听,明天我们再来练习用心灵来讲话,还有,进一步用心灵来开发各种动作。好,大家可以闭目聆听啊。〔音乐声〕

这首音乐是日本喜多郎的作品,这一集专辑名称叫《空海》,它在描述“宇宙空海”,诠释“空”的奥妙。

这是在诠释“空”的奥妙,悠悠无边无际的“空”里面,显化一切“万有”。森罗万象的“万有”,在整个无边无际的“空”里面。

〔音乐声〕

当你真正用心在聆听,你会体会到:你跟它就是用心灵在交流,融为一体,心灵那是浑然一体。来,请大家体会一句话:有一句话意思好像是说,一理通,怎么样?一个道理你通透了,“一理通,万理彻”,是不是?好像有这样的一句话嘛!一个道理,你悟通了,一理通,万理,各种道理你都可以了解了。

现在跟大家比较聚焦地来讲,如果你真正开发这个觉知、明觉出来了,你现在,很简单的方式,闭起眼睛去练习,你就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明觉”。你只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喔!原来这就是“觉知”,原来这就是“明觉”。这个一理一打通之后,你这个“觉知”,能不能应用到遍一切处?能不能?你就可以应用到遍一切处。

来,好好体会啊,这个关键、诀窍你掌握到了,喔!原来这就是“觉知”!好!现在你开发掌握到这个觉知、明觉之后,你就可以应用到遍一切处。吃饭、喝水、吃什么东西、走路、工作,全部你就都可以应用到了,只是前面还不稳定的时候,要多练习,多练习,这样的话,你掌握到这个核心,核心很简单,很单纯,你掌握住这个核心之后,真的,你可以应用到遍一切处啊!如果你学的是一种术,你就会:哗,这个地方有用,那另外一个地方就没有用,就没办法发挥。如果你练的是一般世俗的定力,就会在静心室里面有感受、有用。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呢,就用不上。所以,我们要学到这些心法,这就是学到“道”,学到活生生的生命,学到灵魂,学到这个神韵。

觉知一开发出来,你慢慢就会逐渐地觉醒,越来越安心自在。现在就是这个核心掌握到之后,大家就要好好去练习啊,包括走路也一样。你一次不要多,就一样,认真地去练习,练习到你确认;练习到,真的,明觉有开发出来,觉知有开发出来。用心灵在感受,在走路,在工作。所以,一次不用多,你一样、一样地去练习。好,祝福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