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眼中的江城岁月:跨文化镜像下的90年代中国教育实验与精神长
2025-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蓑星雨
最近在阅读《江城》这是一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中国的一个小城市的书籍。通过这个外国人的视角来回看中国在曾经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有很多点很让我触动。我曾经没有想过一些事情竟然可以这样理解。虽然作者的另外一本《寻路中国》也能感觉到中国西北部分的体验。也能感受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变迁。
但是《江城》这本书所带来的是两个外国人在一个二十万的人另外一个国家的体验,作者所做出的选择是积极面对一切所见的挑战,中文和普通话不会,一一学会,然后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作者是90年代的老师,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学生的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对比,也能对照我的想法看到这其中的区别。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了,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但是很多时候都缺少了那一份的理解与鼓励。
就如同作者学会普通话和老师的沟通之间,在需要激励的时候带来的就是“不对”,对于一个人而言,并且也是一个理性的成年人而言,可能还是需要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才能够更好的学习。
在第一章刚刚开始的时候,最让我震动的就是为了纪念长征,有一群学生就去走了涪陵步行到了延安,我无法想象这一千多公里是怎么走下来的。
另外还有作者上课的时候提到的学生排列莎士比亚的诗歌,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可能也许就是少了那些怀疑,他们都做到了,后续还有很多表演。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我觉得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个理我特别遥远的城市,我考虑陆续写一下读书感悟。正好对于这么一个有趣的山城,有另外一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