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给自己找借口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89人  一路向阳心得笔记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对于一些自己不愿做或不想做的事情,习惯找个理由替自己推脱——“我没有时间”;做一件事情失败了,或者没有坚持下去,总会找个理由安慰自己——“是我自己运气不好”;减肥计划泡汤了,总会安慰自己——“没关系,下次再减。”我们习惯于为自己的懒惰和没有毅力找出无数个“正常”的理由,并且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和开脱,让自己舒服一些。事实上,这让我们习惯了整天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不是去寻找解觉问题的方法。

借口——让我们丧失意志力

借口,一句简单的话,看似能够给我们带来安慰,却让我们丧失了宝贵的意志力。因为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是软弱的表现,久而久之会让自己更加习惯于不去面对问题,更不去承担结果。

当然,客观事物也是会有变化的,确实经常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料或无法把握的因素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但是,面对这些客观因素的态度不能是一味地强调客观,一味地强调客观就是找借口——当客观原因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思路、积极动脑筋想新的办法和途径?是否尽到了我们最大的努力?是否坚持到底了?是否向别人请教甚至求助了?如果你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只是强调客观原因,仔细想想看,是不是在找借口呢?

当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也是最考验人的意志力和智慧的时候。意志力薄弱的人为什么容易找借口呢?首先是因为思想懒惰,不愿意动脑筋,找借口是最省事儿的;其次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接受失败——为不成功找个借口就可以逃避面对失败的结果了!其实,不到最后不轻言放弃不轻易承认失败,这才是意志力坚定的最佳表现。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士兵突击》那部电视剧,傻里傻气的许三多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特种兵战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一根筋”——选择了目标就会执拗地坚持到底——他所表现出的超强的意志力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做事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遭遇一些挫折和失败是很正常的情况,接受暂时的失败,好好反思分析,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向胜利的目标努力,就是让我们的意志力在愉快地发挥作用。否则,只是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仅不利于我们意志力的培养,反而会使我们远离成功。

少给自己找借口

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定要切记,老板最讨厌的就是喜欢找借口的员工。试想,如果你是老板,给下属布置了一项任务,他没有完成已经让老板很不开心了,结果他还找来了一大堆理由,老板会如何反应呢?最好的结果是以后不会再交给他什么任务了,最糟糕的结果便是,让他直接走人!

不找借口就是不逃避责任!积极努力、勇于承担的员工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摒弃借口,学会担当,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包括对工作和生活负责,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找什么样的借口呢?

1.都是客观原因,不是我的错:路上堵车,所以来晚了;这几天天气不好,影响了我们的进度;开始时我就不同意这么做,出了什么问题我可不负责任……

2.都是别人的错,不是我的错:我又不是这个专业的,本来就做不好;我没学过;你又没说清楚要这样……

3.拖延时间,找退路:这几天我很忙,再说吧;孩子病了,我尽量早点做完……

4.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这个你又没教过我;我以前从来没做过;我们缺少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他们比我们早做了好多年,我们才没赶上的……

5.还没行动就选择了放弃,态度悲观:这个任务这么难,谁也完成不了……

不管是哪种原因,借口始终都是借口。很多借口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牵强附会。生活中只有两种行动: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到最后,能够赢得成功的都是那些努力表现的人。

给自己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外物或者他人。这样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表现得不愿意承担责任,也无法愉快胜任他们的工作,更加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的状态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要坚决抛弃找借口的坏习惯。

培养责任感,不给自己找借口

要做到“不给自己找借口”最重要的就是敢于自己承担责任。所谓责任感,是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它能表现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人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我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叫做责任的,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责任感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在明晰了基本的是非判断、懂得了不同的行为就会带来不同的后果而这些后果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的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认识和行为能力。比如,犯了错误就要受到处罚,而且还要及时改正并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做出补偿。懂得不能逃避推卸责任,在做事前就知道要为结果负责。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纽约西郊的一个社区内,有几辆轿车被人用石头划伤。警方苦于没有目击证人,无法破案。结果几天后有位妈妈打电话给警方,承认是她的儿子把那几辆车划伤了,并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当天晚上,社区里贴出了一张关于这件事的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父母”,语气非常诚恳。第二天晚上,父母带着做了错事的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被划伤车的车主们也收到了男孩亲手做的小风车,风车上写着“对不起”。

这则报道中的美国父母正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想这个孩子应该从中学会和懂得了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逃避责任。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犯了这种大错,你是否有勇气站出来,和孩子一起去承担?也许有些家长会关起门来骂孩子一顿;有些家长会叮嘱孩子不要说出去,就当不知道。显然,这样的做法将导致孩子缺少担当,有可能成为他们以后犯下更大的错误的根源。只有在我们的错误行为受到相应的挫折、我们的正确行为得到适当的鼓励之后,我们承担的能力和责任感才能增强。

少给自己找借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