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

谈鲁迅小说(九十)

2021-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鸿蒙沐阳

弗罗伊德说:“矛盾乃由性的剥夺而起,因为里比多得不到满足,就 不得不寻求他种出路和对象。”

魏连殳早料定自己会继承祖母的悲惨运命,并且 他不希望别人来承担这份“悲苦”生活,所以他一直“没有家小”。性爱被剥夺, 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反封建的斗争中去。他以这种方式转移和消解性压抑带来的创 伤。

“虽在一种百无聊赖的境地中,也还不给连殳安住。”虽知道“S城人最不愿 意有人发些没有顾及的议论”,但他仍冒着会招徕学界的攻击和失业的危险,大 发议论;即便被辞退了,他依然发些关于社会和历史的议论。

魏连殳相信进化论,素性虽冷,但很亲近“不幸的青年”。

虽然他知道这些 人会在自己得志后或他自己失意时,就会消失的无踪迹。但他相信“孩子总是好 的。他们全是天真”,且“以为中国的可以希望,只在这一点”。其实这也是他所 残存的最后一点希望。然而一个很小的小孩,就会指着他喊“杀”;他邻居的小 孩昨天还要他买口琴,今天却连他的花生米也不吃了。

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一 精神支柱的崩塌。可即便如此,只要有一个人愿意他活几天,他就“愿意为此求 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且“那力量就这么大。”可是没有一个人 愿意他活下去了,他也无须担心让谁痛心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