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体制内生存指南体制

”体制内外的自由与秩序“----公检法系统HR to上市公司MD

2018-05-26  本文已影响2人  yangcoco001

全文3500字,阅读时间大约为9分钟。

第一个参与对谈的是一位跟我很有机缘的师兄。

他在公检法系统工作8年,2年前完成了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职场转型,目前在帝都一家做法律大数据研发的上市公司做部门总监。

我们来自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甚至在老家时做了很多年邻居…但其实我跟他不算很熟。记得这位师兄高中时的“市场反馈”一直是“学习好滴里面最会打篮球滴,以及校队里面颜值最高滴”。这样有存在感的朋友自然跟我这种小透明没什么太多共同语言……师兄职场转型后也接受过别的采访,对谈前我做功课去看了一下,市场反馈一如既往,底下评论一群花痴的小姑娘。不过好在你珂姐比较社会,跟他本人有不少共同好友,碍于朋友的面子一说这事儿人家就痛快地就答应了。

师兄很忙,虽然要牺牲陪家人的时间帮我做这件没有回报,而且可能对扩充影响力也没太大帮助的事儿,但这就是今天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人际关系知识点:1、小透明要学会报大腿,大腿一般都跟大腿很熟,会比较容易为朋友勉为其难帮一个无法推脱的忙;2、不过抱大腿时要挑人,看到那些面善的、不太会拒绝的人类果断下手成功机率会比较大;3、做猎头就得有点儿狼性(捂脸)。

破      局

COCO:还请师兄介绍一下,目前在做什么样的行业和细分领域?

昊哥:研究生毕业后在公检法系统做了三年业务,五年HR,这两年一直在一家做法律大数据深度研发的上市公司做产品总监。我们的产品包括基于大数据和云端操作的律师工作SAAS平台等,客户涵盖公检法机构及各级政府机关。主旨一直都是开发智能产品工具,以大数据为法律人创造价值。不过我的情况最近有些变化,一个是转到市场部了,另一个是今年开始在北大读一个刑法博士。

COCO:很高兴看到师兄在专业纵向和职能横向都有了新的探索和成长,这已经有点二次转型的性质了。是什么样的原因在敢于一直思考和调整自己的方向呢?

昊哥:其实最初从公检法系统出来的主要原因是,原来的工作内容某种程度上已经离我的所学专业渐行渐远了。我从本科开始就在学刑法,对于刑法领域有志趣层面的初衷,也热爱它所能创造的价值,心底一直不想放弃它。目前公司的业务和我负责的部分都跟刑法专业有很高的相关度,这是促使我向体制外转型的起心动念的契机。至于最近职责的转变,是因为产品部的工作虽然也能发挥专业性,但总感觉我做产品细致度还不够,而在市场部负责咨询和规划能够让我从更高层面去理解市场和专业的结合。

读博士的契机,一是毕竟是咨询型岗位,希望提高专业层次,去和市场规划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契合度。帮助我在未来可以把产品的使用体验提升得更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在产品落地上更能做出专业上的贡献。

COCO:我有看到你的同事评价认为你对于规划类业务是有天赋的,能够快速把握gist。这种身边人关于你的能力优势的评价,自己是否认可?

昊哥:可能我是水瓶座,比较有想象力吧(笑)。可能会更喜欢引领性和主动性的工作,喜欢发现新的趋势和规律,喜欢创新和研究。

COCO:明白。回到转型契机这个话题上的话,想从主观方面,来探讨一下您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更能发挥自身能力优势“的动机?

昊哥:我想我们都认为,“将体制内职场环境标签化”才会真正限制客观的自我思考。提到体制内外的转型,并不应该轻易给体制内贴上“保守”、“束缚”、“重复”、“单调”的客观标签。其实在公检法系统做业务的那几年也是很开心的,虽然压力来源和市场化公司的类型会不太一样,可是也有压力和瓶颈。但其实,考虑转型的内在契机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更喜欢可以发挥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公检法的HR岗位尤其是基层单位,我想如果是重视“秩序”、“安全”、“稳定”、“传统”,不喜欢处在不断变化和杂乱状况之中的朋友会比较适合,而我的性格特点就是比较求新求变,比较有主动性。

COCO:非常好。您客观的剖析可能会给大家的自我探索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从价值观层面来讲,您的职业诉求是什么导向?

昊哥:最重要的是职业目标,主要是工作和自我之间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度。

就行为动机而言,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理论,领导者动机是三种导向的组合,即是权力导向、成就导向、亲和导向。我个人理解“兴趣”不是三大基本导向的一种,而是一种平行的动力系统。缺乏兴趣确实会导致消极,但就职场发展来讲,主要还是要靠自律。更重要的还是规范性,责任心和持续性。能力到了一定程度,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工作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转型也会比较顺畅。

COCO:同意。”才干“是”无知有能“的境界,是稳定和可迁移的。除了职业目标方面,师兄对转型前后的薪酬水平,和与之相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是什么样的看法?

昊哥:收入不太差就行。单就薪酬来讲,出来还是好一些,对出来后的薪酬是满意的。不过忙也是肯定的,需要习惯适应。

COCO:是啊,包括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都需要适应。可以让您更快更好适应市场导向工作模式的方法是什么?

昊哥:没有觉得转得好(笑)。不过需要坚持不懈,还有就是自信,多学习。要从体系化思考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处境,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COCO:感觉转型中的体系化思考就像自己原来在园林里,忽然到了森林,不知往哪走、不知怎么走的时候,想象把视野拉上去,俯瞰自己的处境和环境,全局性的去把握,就知道怎么办了。当然,到了一个新环境,要认清楚全局,也是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努力的。

舍      得

COCO:没觉得转得好的话,您觉得“转得对”吗?

昊哥:觉得对。嘿嘿。

COCO:我认识的朋友也都觉得你现在做得很开心而为你高兴。为啥觉得对呢?

昊哥:确实是因为机关的工作氛围相对平淡,没有体制外精彩。

COCO:有啥地方觉得是体制外不如体制内的?

昊哥:有啊,没空玩啊….

COCO:确实。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否也会比以前压缩?想知道师兄这一点是怎么平衡的,有什么经验?

昊哥:搬家….以此争取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压缩无用路途中浪费的时间…觉得目前职场生活中很典型的一种生涯角色平衡方法,就是要么缩短那些浪费的和不必要的时间,要么同时完成重要的没法舍弃的任务。比如我所知的一些管理者和创业者,会创造很多将“自身成长、工作、社交的时间”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重合的机会。比如和伴侣一起去健身房,带孩子一起参加都感兴趣的室外拓展等等。

COCO:师兄,从我接触到的情况看,公检法系统的体制内困局比任何一个行业可能都相对严重些,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有他们特有的压力来源和职业环境,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机率也很大。你觉得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适合从这个系统内出来?希望可以给到这个领域的朋友一些建议。

昊哥:具有专业度和服务精神的人更容易进入市场。机遇和契机有很多客观因素,“保持随时进入市场的能力”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次激情的跳跃,而是一个日久弥新的历炼过程。

收      获

体制化或去体制化的选择,应该从自身主观剖析出发,不应只源于对客观环境的判断或偏见。

我看到的在体制外转型成功的人,大多是因为他的能力本就是属于市场的。

体制的围墙并不是职场和人生发展的边界,也不应该是职场人为自己设限的理由。

自由有很多种维度。体制内的按部就班和体制外的丛林法则,需要想清楚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哪一种才是自己想要的福利。至少图一头可以,但很多情况下这两者是不可兼得的。

心理学角度讲,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要分清楚想跳槽的愿望是一种未完成的心理撩拨,还是个人职场价值的底层需求。

无论你的工作内容如何,性质如何,它既不是你的枷锁,也不是你通向自由的跑道,它只是你的工作。无论它是否充满挑战,是否平坦无奇;是琐碎具体,还是高屋建瓴。它至多是你实现自己的工具,而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

结       语

 

据昊哥的同事说,他目前还是踩着平衡车、背着双肩包、穿着休闲装穿梭在公司里。怎么也已经是儿女双全的人生赢家了,微信里还是顶着个路飞笑得超级灿烂的头像....这样的形象跟我对他十几年前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印象并无区别。可就是这样表象里热爱自由来去的归来少年,一直在强调严格的自我管理、秩序性和坚持的重要性。

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没有束缚和任意来去。

自由永远只是忠于自我。

以此篇对谈献给我仍在体制内的朋友。

        

希望你们开心。爱大家。

版式依然long way to go,但感谢静娴小美女[公众号:马尚理财,ID:mslc518]以及所有小伙伴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有任何职场问题,欢迎和我聊聊。公众号入口有COCO的职业咨询流程,请规范留下您的问题和联系方式,我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与您联系。

杨coco/猎头+职业咨询者/现猎聘网签约职业顾问/世界500强国企前HR经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导师组组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生涯规划师(CDC)/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