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从《百年孤独》说起

2021-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木良

注:2015年旧文,未修改。

《百年孤独》,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都会有印象。初中还是高中课本中曾经收录过它的片段。那时候不喜欢,因为不懂。在我的人生进入第27年的时候,完整的看了范晔翻译的版本,从此它在我内心中排在了最高的位置,无可替代。喜欢一部作品,除了文字美、意境深、内容广博、构思独特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抵达内心。

其实主人公的名字从来都记不得过,现在也已经忘了故事的开始和结局。是真的有那么喜欢吗,还是只是自以为喜欢,已经分不清楚。但是它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对人与世界的认识。

我不广博,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也逃不出我的世界。你的世界就多大,你看到的世界也只有多大。你的脚步限制了你的思维。记得阅读完后,我说人生而孤独,除了解决生存问题之外,人做一切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消解孤独。但是孤独如影随形,没有出路。包括爱情和婚姻。他说,你太偏重于精神,无法在现实里平衡。

孤独不是形单影只,有时候即使在人群中依然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和外在环境的不能供给。

很久没有读书或者远行,我会感到害怕,怕在生活的材米油盐中变得松弛、麻木,忘了精神的供养,只是活着,没有生命的质量。我需要独处获得清醒。也许这只是对于内向型性格的人而言。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的区别不在于寡言或者不善交际,它的区分在于能量获取的方式不同。内向型性格的人精神力量来源于独处。

我喜欢读书、远行或者和朋友静静的聊天,抵达内心的交流。这是我的舒适区。比如我一个人坐在远行的列车上,看书、思考或者看风景,观察人生百态,我感到自在、舒适、享受。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获得精神的供养。

爱的供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这样认为。

爱却是不足以消解人本质的孤独。爱不是支撑。亲情或许有道德思维的推动,但爱情、婚姻、友情完全是自己选择的。我们说志同道合、知心、默契,都是心灵的需求,是对对方的索求,从人性自私论,它不足以消除人的本质孤独。

我才是我的治愈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