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了一所好大学,然后呢?
【 1 】
每当亲朋好友问到我在大学的情况,我都觉得难以启齿,像被人抓住软肋一样难以喘息。
高三时,我所在的班级并不是学校的“特快班”。那一年,拼死拼活的学习,只是为了挤进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刷了一本又一本的试题,成绩却没有太大提升,尽管备受打击,可还是咬牙坚持着。
高考放榜后,成绩是高三考试中最高的一次,我也“幸运的”被一所一本高校录取。收到周围人的很多祝福,我却无力说些什么,只是觉得那一年拼死拼活的样子有些狼狈。
进入大学后,我才意识到,我上的大学是别人落榜后才来的学校。或者说,一部分人是挤破脑袋进来的,另一部分人是“落榜后”心不甘情不愿进来的。
大一第一次社团聚会时,同坐一席的同学已经开始说以后选择考研还是出国,我才刚刚意识到填志愿时选择好专业的重要性。
迎接新生的晚会上,同学院的大二学姐是主持人,人长得漂亮,语言表达能力也强,六千人的场子里她一个人完全hold住。
进入大学之后,见识和阅历在长,格局在变化,能力却长得缓慢。每天感觉很忙,却又不知道在忙什么,仿佛永远被禁锢在忙碌和迷茫交织的网中,不断挣扎着。
在亲朋好友口中,我是一名优秀的一本大学学生。在别人眼里,我仿佛春风如意,事事顺心。只有自己知道,在外面,我什么都不是。
我并非羡慕别人家境如何,我也并非嫉妒别人能力如何的强。我只是意识到,衡量人生居然有那么多维度。家境,外表,见识,人脉,哪一个不重要?
在人生的长途中,一张好的录取通知书显得太过单薄,有些无力感。
我时常在问自己:你上了一所好大学,然后呢?
【 2 】
小时候,爸妈给一块钱,我都能高兴得到处得瑟。初三卯足了劲要挤进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三时又玩命似的要挤进好点的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长舒一口气,以为这就是天花板。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才意识到,以前天花板只是现在的地板而已。
好朋友安慰我说,你要这么说,叫我怎么活?你觉得自己垃圾,可能是你圈子大,平台高,对手强。你也别矫情了,多少你还在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平台。
换句话说也成立,牛逼的是你所在的大学所处的平台,别人口中的XX大学的学生是借着平台的优势,闪光的并不是你。
去年暑假,我有幸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实习,疑惑地问老板,抛开学校的光环,您还会录用我么?
老板笑我天真,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平台当然很重要。好一点的大学可以让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而试用期之后,决定你能否继续留在公司是你的工作能力和业绩。
大学是你的平台,大学是你的起跳板,至于能蹦多高,飞多远,还是看自己的能力。
可是平台背后的资源你利用了多少?除了考试周,图书馆你去过几回?拿过奖学金么,英语六级过了么?学校的数据库你用过几次,或者你会用么?大学四年里,你是否有主动向老师提问,哪怕一次?
抛开学生证上的名字,在大学,你还为自己做过哪些努力?
我知道,早上6点多就有同学站在学校湖边读英语,为托福雅思的口语做准备。大神学长带队做大学生创业项目,反复修改策划书后还要回复一堆邮件,工作到深夜一点是常有的事情。我也知道,一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刷韩剧刷美剧,或是打游戏,淘宝买家秀能浏览两个小时。
或者,我感受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见所闻,以及,你为自己做过哪些努力。
【 3 】
初中和高中时,我们总听到周围的一些言论,“上了大学就好,争取考个一本,上大学就不会单身了......"这些善意的谎言,本意是刺激我们去努力学习,可也造成了后来的认知偏差。直到进入大学,才意识到,成绩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唯一指标,家境,外表,见识,人脉,都很重要。
况且,这也并非什么重大发现,也不是什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这点,是或早或晚的事情,是成长、成人的一部分。
你上了一所好大学,然后呢?问这句话的时候,或许真如别人所说的那样,二十岁的我们在焦虑,在迷茫,仿佛无法看到未来。
牛逼的是平台是你所处的大学,可是,如果你真的一无所有,怎么会被大学录取呢?宣泄情绪之后,好好利用平台的资源提升自己,毕竟,对自己负责是成长的核心。大学是你的起跳板,至于能蹦多高,飞多远,还是看自己的能力。
谁的人生不曾有过迷惘?迷惘过后,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们学会奋起,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或走或跑,即便风雨交加,即便路途遥远,可就是不停止。
你上了一所好大学,然后呢?
希望你的“然后”是美好的,愿所有努力的人都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