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里的审美
12月12日,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演变成购物节了,眼看临近,总忍不住要添置衣物。买到了合适的衣服,心情也会好吧,但挑选的过程是痛苦的,盯着屏幕,看的眼睛发涩。
为什么每年都要买衣服?我想,大约是喜新厌旧的心理在作祟吧!学生时代,不怎么买衣服,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那时候的衣服仿佛也更经穿,我甚至有一件衣服从小学一直穿到高中,依然没有损坏,最后只能送人了。在那时候的同龄人中,我这样的算不得惊奇,一件衣服从长辈传到晚辈,再在晚辈之间轮换穿的现象很普遍。
作为90后,我们这一代孩童时期的衣服是花花绿绿的,我们父母那一代可能就比较单调了。过去,他们在说到衣服时,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劳动布”,什么是“劳动布”,大约就是那种可以下地穿的蓝色长裤吧,结实又禁脏,跟那个年代崇尚简朴、勤劳理念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父母的穿衣年代离我们还算近的,再往前追溯,就只能去电视剧里寻找端倪了。有一个人,她用散文随笔的形式梳理了中国人时装的历史。很难想象,一个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试衣裳、一间房里住两年仍不知道电铃在哪的人,在谈论起衣食住行来滔滔不绝,条理清晰。她就是张爱玲。
且不说她对服装的历史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单有几句经典的话却是值得收藏的。“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相信看到这些话的每个读者,都会大以为然。尤其是这句“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与其说让女子一往情深的是或新或旧的衣服,倒不如说是对审美的追求。时代的大潮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年龄的增长也会限制一个人的选择,但对美的追求不会变。
不过,时尚这东西也会开玩笑。比如,八九十年代流行脚蹬裤瘦瘦的,后来是喇叭裤肥肥的,再是铅笔裤瘦瘦的,现下风靡的阔腿裤肥肥的,肥瘦转换间,审美是进步了呢还是后退了呢,很难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