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婚姻育儿

聊聊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中篇)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何池荫

书接上回。上一篇咱们聊了婴儿的大脑、动作、语言和感知觉,这一篇接着聊婴儿的记忆、思维和情绪。

记忆

你能回想起来的生命中最早的片断发生在什么时候?这是我在咨询时常问的问题。记忆,这是一个自带神秘感、细思极恐的词(不知道恐什么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新电影《记忆大师》),也是心理学家极其感兴趣的研究点。人是怎样“记住”的,记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记忆被删除或者替换,我还是“我”吗?好吧,这已经是哲学问题了。

对婴儿期的记忆研究一直是热点也是难点。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忘记了。究竟是因为小婴儿没有记忆能力?还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就记不起来了?总之因为不知道不记得,所以可研究的内容就多了。

对大脑的研究让我们知道,记忆是大脑内在编码系统的反应,简单说人脑就是一台复杂的计算机,记忆是信息存储与调用的过程。尽管我个人认为心理活动绝不止于身体的生物活动,但现行科学就是这样解释的。从这个角度说,小婴儿的记忆就像是一台配备比较差的计算机,存储容易但是调用不行。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忘记儿时的事情,但这些事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你全存储了,只是调用不出来而已。

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来说,短时记忆是肯定存在的,即使是新生儿,他看到妈妈之后,也会过一小会儿才忘记(这个“一小会儿”在1分钟以内)。不过这显然没什么用处,有用的是长时记忆。研究发现,1个多月的婴儿就已经有长时记忆了,至于能记多长时间,这是有个体差异的。实验表明,3个月的婴儿长时记忆能达到一周,5个月能达到两周,如果实验环境和过程再让他们印象深刻一些,10个月以内的宝宝长时记忆持续两年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我家小宝2个月的时候,我常把她放在摇篮里看床铃,有一次她正看的专注,我手贱的摇了一下其中一个挂件,吓得她一哆嗦,继而嚎啕大哭。从那以后长达2个月的时间,无论她情绪多好,只要放进摇篮,超不过1分钟必定大哭。这么小的宝宝能记这么长时间,可见这次惊吓对她的刺激有多大。

对于1岁以后的婴儿来说,由于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记忆方式已经和小宝宝有了很大的不同,标志性的进步在于记忆的符号表象。简单说就是,由于宝宝会说话了,至少能理解语言了,所以他们再记一个苹果就不仅是记住苹果这个具体物件,而是能记住“苹果”这个词,至少是一个红黄色的圆圈。从记忆编码的角度来看,这无疑让宝宝的记忆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宝宝记忆水平的提高能够从行动上直接看出来,他们开始爱玩找东西或者藏猫猫的游戏了。

基础心理学研究记忆总是离不开存储和提取的编码过程,但我个人做咨询的体会是,记忆的深刻程度与情绪体验有直接关系。就像恋爱时,初吻的那一天是晴是阴,有没有月亮星星,可能都会记不清,但是那怦然心动的感觉会比所有的细节都记得更长久。很多人回想儿时最早的记忆,都伴随着强烈的心理刺激,更多的情况是,事件本身已经遗忘或被修改,但是当时的情绪感受不会忘记,在成长的过程中乃至成年以后一被触碰就激起不一般的反应。

思维

估计没有思维课销售老师的科普,很少有妈妈能说明白思维是个啥东东。简单来说,思维就是大脑总结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它们之间规律的过程。所以很多思维课看起来都很像数学课,毕竟数学就是一门抛开具体内容,研究抽象关系的学科。

由此可见,将年龄界定在0到3岁之间的婴儿,思维的发生发展虽然迅猛,但终究还是个萌芽过程。

对于4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他们连主客体都不太分得清,也就是说他们还不明白外在世界和他们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会觉得其他人和自己想的一样,或者说自己一想,外在世界就应该跟着有反应了。此外,这么大的宝宝基本只注意眼前存在的事物,这种状态下让他们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基本不可能。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接触不同环境比较多的宝宝,他们会从只能注意到一件事慢慢到发现两件事之间是有联系的,进而比较二者的关系。其中8个月到1岁,2岁半到3岁,是婴儿思维发展的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出现是因为婴儿能够意识到外部世界的事物不管他能不能看到都一直存在了,这样他才有了联系比较的可能。第二个转折点出现是因为语言的迅猛发展,婴儿理解能力增强,初步有了抽象概括的意识,思维发展才有了基础。不过总得来说,3岁以内的婴儿,思维发展依旧处在直观行动水平,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宝宝们需要看到事物,然后边行动,边思考。

由于婴儿期是思维、认知和智力的萌牙阶段,所以3岁前的宝宝只能思考当下由他们的动作引发的事件,至于动作的计划、结果、甚至动作本身,都不在思考的范围内,简单总结就是,边动边想。

自然界中低等的生物基本都是这样的,而所谓有智慧,很重要的标志是,动作开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动作只是寻找合适方法的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大猩猩有智慧而一条鱼没有(真是人类自以为事的判断标准啊!)。婴儿早期也是动作方法目的不区分的,不过几个月后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动作开始有了目的性,比如他会要父母抱着去够一样自己拿不到的东西,或者拉着父母的手去拿。而且更进一步的是,他们慢慢会将已经学会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再然后还会寻找新的方法。这就是生物界智慧产生的过程啊!

生物学有一个理论叫做复演论,大意是说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再现了自然界物种进化的过程,都是从一个细胞分裂开始,从水中来到陆地。一些心理学家也认同这种观点,提出个体的心理成长过程跟自然界中的动物和人类心理发展史基本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大的婴儿我们都能在动物中找到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比如10个多月满地爬的小宝宝跟小狗太像了有没有~)。其实这个点反倒是养宠物的人最有感觉,我们常能听到他们说我家猫跟1岁半的孩子一样,或是我家狗跟3岁小孩差不多之类的话。

关于智慧发展的观点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观察他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萌芽的,由此可见,陪伴孩子成长真的是促进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情绪

小宝宝有没有情绪?能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我想不用理论知识,只要为人父母都有体会。我家小宝1个多月的时候,就会因为我们没有如她的意而哭的上气不接下气,3个多月时就能根据我对她说话的语气严厉与否,表现出是高兴还是害怕了。对于最常照顾婴儿的养育者来说,很容易通过婴儿的表情来判断他表达的情绪。

现在常说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其实婴儿是最喜欢看人脸的,尤其是笑脸。著名的社会性微笑,即有意识的对人脸露出的笑容,从婴儿5周起就会出现。所以月子里那些宝宝的笑脸,基本上还都是神经没长好抽搐的表现啦,当妈的别自作多情了…但是2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稳定的对靠近他的面孔做出微笑反应了,尤其是熟悉的脸,会让他们更高兴。

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是看着宝宝微笑,

多简单!

婴儿的情绪发展是有顺序的,一般都是先发展积极情绪,也就是愉快,喜悦这一类的,主要是为了与养育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宝宝见其他人没反应,一见你就笑成朵花,我想没人能抵挡这种笑颜吧~

婴儿是如何识别他人情绪的呢?科学研究认为主要是通过声音和表情。识别情绪尤其是主要抚养者(一般是妈妈,不过咱们国家姥姥奶奶也不少)的情绪,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很重要,这是他们判断新事物的基石。有研究证实,妈妈对陌生人或事的态度直接影响婴儿的情绪反应。比如妈妈表现出积极友好的态度时,宝宝就算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也不会太消极。但是如果妈妈表现出消极害怕的态度,宝宝会有强烈的焦虑恐惧反应,比如大声哭泣,这显然是进化中自我保护的需要。由此也可知,想稳定宝宝的情绪,首先要稳定我们自己的情绪。

关于情绪的识别,我个人有不一样的体会。尽管研究表明,当妈妈的声音和情绪不一致时,比如微笑着用很严厉的语气说话(这是要人格分裂的节奏…),婴儿会出现困惑的反应。但事实是如果你很愤怒,即便你微笑着用温柔的语气说话,婴儿依旧能够感知你的愤怒并表现的很焦虑。当然,如果你掩饰的很好,婴儿依然会困惑。所以,情绪的传达显然不只是声音和表情这么简单,它就像一个人散发着的气场,婴儿一样能感受到。所以我总说要做真实的父母,如果做不到对孩子温柔以待,也千万别内心一万头羊驼奔跑着,表面上还装着和颜悦色,这样就算你不分裂,孩子也会分裂的……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就到这里吧,下一篇我们来聊婴儿的安全感和群体行为。先休息一会,且听下回分解。想看上篇的朋友请戳下方~

相关阅读:聊聊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上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