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初中生毕业季——道路选择的较量!
每年到这个季节,总有一部分学生在中考以后,都面临成绩不理想的状态。除了念其不争的失望情绪,他们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到底是继续上学,还是早早地走向社会。至于复习之路很少有人选择,国家政策也不支持,重点探讨一下前两个道路。
01 继续上学
从国家层面来说,这十几年来,各类职业类大中专学校百花齐放,纷纷结合百姓和学生需求,开设各个实用性很强的大中专专业,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上中专,大专,以及高级技工学校。从河南省来说,作为人口大省,面对众多孩子的未来就业问题,省级财政安排多项资金,大力支持。一大批优秀职业学院去雨后春笋般开满中原大地,让众多上不了高中的初中学子圆了技术梦,就业梦,上大学的梦。它稳定了民心,提升了素质,增加了老百姓的家庭收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存了人才和技术力量,利国利民,造福子孙,不失为造福亿万百姓福祉。
为国家的好政策和孩子的努力点赞!
从我个人来说,支持孩子们继续上学。毕竟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年龄太小,身体正在发育,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即使成绩不理想,但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愿望会越来越宽强烈,就业的压力会让他明白当下的努力对他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所以很多孩子到了大中专学校,相当多的孩子走上了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烈烈征程之路,可喜可贺!
初中不如人,不见得大学还不如人,只要坚持下去,命运会有所改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能以一时的成绩论英雄!
02 早早就业
我不赞成早早就业,但往往事与愿违,总有一部分孩子早早就了业。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了孩子们初中毕业就就业。
1,孩子们学习动力不足,懒惰畏难情绪严重。
多年在学习上养成的不良习惯,造就了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觉得不学习也会有饭吃,也会有活干。所以现在有的学生玩玩游戏,上上网,到处跑一跑,再加上在家长的眼里还是孩子,要求不高,所以他们往往在社会上会流荡两年,才去学习真正男子汉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能力,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注定了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将来的就业之路上,走在队伍的最后面,随波逐流。
2,家长的要求不高,听之任之也是促使学生早早离开学校,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1)是现在孩子的压力大,网络上经常发生因为学习导致学生自杀,自伤,自残的恶性事件,加上家长没有耐心,觉得孩子将来有个好身体,思想正,有活干就可以了。总之就是安全第一,快乐就好。
(2)是孩子除了学习不好,其他孝敬长辈,劳动勤奋,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等其他培养,家长觉得也能教育好,将来孩子也会有饭吃。学习不好的身边成功的人也不少。所谓成功就是:有车,有房,又不太多的存款,儿孙绕膝,家庭美满。就是老百姓的幸福人生和成功的标志。
所以“小富即安”的知足常乐的心态也是不利于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励志勇闯高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