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不可以翻译的?
1
不同领域是有不同翻译规则,在诗歌翻译中,就有直译或意译、异化或归化、音行意原则、韵律再创造等等。汉语且其他语言在形式上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诗歌翻译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现代翻译开创期是从“五·四”开始,那时存在不同的主张且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五种是译成散文、自由诗、半自由体、古典格律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随着发展翻译诗歌已经渐渐成熟,诗歌的可译性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像弗洛斯特也曾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面对诗歌翻译,首先想问大家,如何看待诗歌翻译?
2
我咨询了一些朋友,以下观点全是个人观点。
@南上:我觉得余光中老师的诗歌翻译很厉害,不过李敖批评过他。诗歌翻译是眼里有诗,心里有远方。诗歌翻译也涉及再创造的问题,翻译诗歌有融合文化的体现。如果诗歌选择直译的话,会有语言的问题,不具象且不具意义。平淡的语言如同白开水一样,翻译诗歌还是得有诗意。
@sophile:翻译诗歌要还原诗的背景风格。翻译诗歌很容易忽略背景,就像莎士比亚的诗歌,是有文艺复兴的风格。从翻译上来说要通达作者思想,还要文辞畅达。能把诗歌原有的美感翻译给读者是最好的,诗歌独特的美也加大翻译者的难度,不过也能提升翻译者文学素养且审美能力。
@林林蓝猫:诗歌翻译是本土文化且异域文化的角逐。文化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诗歌翻译也涉及要向作者靠拢,还是向读者靠拢的问题,这就是异化与归化的纷争。其实并不矛盾,只要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克服难度。只不过,现在来说还是比较难,也是翻译者的困境。
@空:诗歌翻译比小说翻译更难一些。诗歌翻译更讲究意境、韵律等,小说翻译只是文本。这对翻译者自身的要求是很高的,要领悟原作者的境界,也要让读者理解作品,甚至要把诗歌的意境传递出来。有的诗歌就是因为语言问题没办法翻译的,都是诗歌翻译的困境。
3
“诗歌翻译对翻译者的要求很高。”
这是较多人认可的观点,那么,诗歌是不可以翻译的吗?
@Public:可以的,只是能不能传达原作者语境的问题。诗歌翻译是改变语言的方式,我觉得相当于再创作。不过,诗歌翻译也给很多普通人看到另一片天空的机会,这样读者并不用学习外语,能读到国外的诗歌。我觉得诗歌翻译并不是不好,只是它有没有丧失原诗歌的语境问题。
@木木in:有能力就去读原作品,没有的话就看翻译。其实诗歌翻不翻译不是主要的问题,他们只是希望保留诗歌语言的魅力。对有能力看原著的人来说,最好是看原作品。它能给读者更好的创作灵感,如果自己翻译还没有翻译者那么高水平的话,可以相互借鉴。
@夏日当空:现在读书都是靠翻译作品,很难买到原作品。如果真的读原作品的话,希望更多原作品书籍出现,现在出版书籍已经越来越少人买。实质上,还是翻译作品有广泛的读者。如果诗歌不能翻译的话,要学一门语言才能看作品,就很麻烦。只能说翻译有翻译的好处,不翻译有不翻译的好处。
@沐晨:可以翻译,要比普通人翻译更靠近原作者就行。只要诗歌翻译不改变意象和意境,就能传达给读者异国风味。我觉得诗歌翻译要文字中化,不是翻译过来的文体,读起来没有中文的感觉。诗歌的意境也要传达作者的思想,作者的诗歌魅力。
@夜空观察:其实我也想不通过翻译本看作品,翻译确实会失去一些东西。有的诗歌有隐喻,翻译后就会丢失这种感觉。每个国家的语言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很多语句是只有他们才能读懂的。有些幽默感也是当地才懂,这就像是方言跟普通话的区别,有些趣味只有当地才懂。
@火星使者:不可以的,语言是地域的特色,翻译出来就没有那种感觉。翻译会丢失语言,还会让地域文化丢失。因为诗歌是高度凝聚语言的,翻译就会把这种形式破坏掉。我能明白英国诗人雪莱说的,我在读英文诗歌的时候,跟读它翻译的作品是完全不同感受的。
经过对诗歌翻译的话题讨论,我们能了解到每个人的看法,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诗歌翻译对翻译者的要求很高,更多人对诗歌不可以翻译有歧义。不管正确与否,大家都对诗歌翻译保持理性的态度。
如果你觉得有用,就关注我的公众号:蛋壳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