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

莲之女子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41人  木徒

记得那天晚上的体能课,大家被虐到不行的时候,有人说,还是睡觉最养颜,睡足了之后的皮肤真是超好……不是说民国美人陆小曼就喜欢睡觉么?

哎呦!了不得,搬出民国美女的养生之道来了。

不过,也有人立即反驳——还是更喜欢林徽因。

是,如果提陆不提林,就像读红楼不表态爱林还是爱薛,会显得lowser,让别人以为没文化。

大抵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私笑呐?


今儿巡逻,得闲把室友上次从图书馆借回的那本《心若莲花亦倾城——最美不过林徽因》带着翻翻。

大小编剧、各大公号、各路写手,这些年没少拿林徽因的故事说事儿,陆陆续续也了解了七七八八。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贾琦,貌似从相对客观的角度来采写,私以为内容还是比较靠谱可信的,起码书信原文详实可见。

关于林徽因的许多桥段,大体与其他人传转的相同,只是这本书用时间线索串起了莲的成长史。

若问此书几处细节,倒是有印象深刻的。

先是对徐志摩的肯定。谈林徽因绕不开徐志摩,这位长莲八岁的充满朝气的、可爱、热情、智慧、机警、浪漫、诗意的男子。

书中引用梁实秋对徐志摩的描述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潇洒的人。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也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他也偶涉花丛,但是心中无妓。他也进过轮盘赌局,但是从不长久坐定下注。

可见,朋友们眼中的徐是个有情有趣有分寸之人,只要有他在场,气氛总是活跃的,只是遇上爱情这个东西,他便疯魔了。

连泰戈尔都想撮合才子佳人,但是心若莲花的林徽因婉拒了,诗人只能留下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如果徐志摩真如那些爱骂他“渣男”所说,那那些爱过他、敬过他、惜过他的民国才女才子们,岂不是都走了眼?

想必他是真有风流倜傥的才华值得爱慕,才生出了多情的故事,他多情但是不滥情,他能与钦慕之人们朋友相处,也是现今少有人能做到的。

至于徐志摩被梁老师那样主婚痛骂,也预言而现,英年早逝着实让人可惜。林徽因为此痛心,挂机翼残骸于床头,甚至在临终病榻还望得到张幼仪的谅解,也是对那段爱恋美丽哀愁的真切表现吧。


说起林徽因的传奇生活,书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从多个场景切换。

杭州陆官巷庶女,受蔡官巷的启蒙,至上海爱国小学,北京英教会培华女子中学,一路向西,十六岁的年纪就随父留学,游历欧洲,眼界可谓宽之又宽。

很难与多年以后,不得不随战事迁移的“太太的客厅”女主人形象相印照,能在昆明街头“提了瓶子打油买醋(李健吾记录)”,到了去典当过日子的地步,还有心思和孩子们商量“把这只表红烧了,把这支派克笔清炖了……”

长期的颠沛流离,使得这个瘦弱的民国才女一直生活在病痛中,让人心疼,即便这样,林徽因也没有断了生活的乐趣。

她对文学的热情,对建筑学的热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知识的渊博,让有幸与之相识的人都终生难忘。


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大概是林徽因奇迹的最有力见证人了。

林徽因夫妇与费氏夫妇一直保持书信交流,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重要印象。

所以说,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艰难的岁月,林徽因靠与费夫人的通信,疏解内心的苦闷,在李庄的六年,费正清描绘

高级知识分子生活落难状态中,被褥、锅碗瓢盆、孩子、橘子和谈话喧闹声乱成一团。这是一个贫民窟,但又住满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真是一个悲喜剧的好题材。

林徽因无论搬到哪里,都会有闪光的聚焦功能。

更不用说广为流传的金岳霖的“与林而居”的故事。

只能说,被一代民国才女的人格魅力折服的人,还有许多,包括书作者,也包括我这样的后世之俗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