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谈写作谈写作专题精选

试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周邦彦 《六丑·正单衣试酒》在叙述

2018-03-17  本文已影响72人  真老实人_425a

二、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叙述特点。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这首词,字面上看叹咏落花,而实际上是通过描绘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感叹自己"光阴虚掷"的"惆怅"之情。

词作上片描写春去花谢之景象。

开篇直说,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正在换单衣试新酒的时刻,我羁旅在外、客居他乡,又是一年过去了,光阴虚度啊。

两句话,点明了季节时令、人物处境及当时心情。所谓“试酒”,这里用以代指时令──农历四月初。古代,农历四月初是尝试头年酿制的米酒是否成熟的时候。长年客居他乡,看到又是一年春离去,词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虚度光阴的感叹。一个“恨”字为全词定了基调。后面的一切均围绕了这个基调展开。

词人接着写: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我想春归的脚步停一停啊,可是,它离去的速度快如鸟飞,一去无踪影了。“过翼”,以鸟飞来形容春去之迅速。

这三句,一句跟一句,后句补前句。可谓补叙。“愿春暂留”,表示词人不忍“虚掷”春光。可是,“春归如过翼”,春光非但没有暂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不但快如飞鸟,而且“一去无迹”,干脆无影无踪了。

补叙,本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而在本词作中,这三句是开篇“恨客里、光阴虚掷”的补叙,交待其为何有如此感叹。同时,这三句自身又是后句对前句的补叙。把词人感叹光阴虚掷的原因交待得清清楚楚。

词人接下来陡然问道:

“为问花何在?”

春光已去,春花何在?

这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把读者从春光已去的惆怅中拉了回来,点题,开路,带着读者去寻找落花。

词作发展到此,就叙述方式上,总体是顺叙,是顺着春光已去,是否有留痕可寻的主线顺叙下来的。其中,有补叙手法。

词人在提出问题之后,接着给出了答案: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夜里的风吹雨打,美丽的花朵都埋葬在楚宫之地了。“倾国”,代指美人,而美人,又代指落花。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用“西施”代指了“落花”。按说西施应该葬在吴宫,但为词律所限,只得借用“楚宫”。周邦彦为了严守词律,到了不惜改“吴宫”为“楚宫”,可能导致误读的地步。这在苏东坡笔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就叙述方法上,此处尚为顺叙。

词人再写:

“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落花好像西施头上佩戴的钗钿一样,堕落在地,飘散出淡淡的香气。这一片零落景象让我怎能想象它们曾有过桃溪柳陌的艳丽时光。春去花残,谁还会为此多情惋惜呢?只有蜂蝶无知,还像媒人、信使一样,时不时来叩击窗户,提醒屋里的人去看看春光啊。

就叙述方法上,词人在此使用了顺叙,插叙,补叙的手法。

钗钿堕处遗香泽(顺叙)。乱点桃蹊,轻翻柳陌(插叙)。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补叙)。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这里插入是“乱点桃蹊,轻翻柳陌”两个典故所营造出的艳丽气氛,与落花凄凉作对比,更添凄凉。

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

词人先写二句起引领作用,带出下文: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词人在蜂蝶“时叩窗隔”的吸引之下,走出客舍,来到东园。园内碧叶茂盛,光色阴暗,一片花事已过的孤寂冷清景象。

词人再写: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找寻落花所遗留之香泽。可惜什么也没有找到,一声长叹。

词人正要离去: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花已无影,但花蔓还在。花蔓故意用刺挂住了词人的衣服,好像与其牵衣话别,情意无限。

词人在花蔓的深情挽留下,仔细找寻: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在“长条”之上,有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觉得这是蔷薇送给自己的礼物。词人十分感动,摘下来,簪插在头巾之上。然而毕竟是残花,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 

词作写至此,词人感觉,自己也是残花一朵,人老珠黄了。虽有所觉悟,却又无可奈何。

就叙述方法,词人此处在顺叙之中加入了倒叙。先展现了眼前的残花,再回溯到蔷薇盛开时的美艳情形,两相强烈对比,陡生怅然之情。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而在词作之中,后景前述,前事后描,也应该视为倒叙。毕竟,词作的文字容量太小,不可能有许多衔接转换的文字出现。

眼看一地落英,词人最后写道:

“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落花啊,你漂流的时候,一定不要趁着潮汐水流啊。我生怕飘落的花瓣上还写着相思的字句,假如你顺水漂走,我怎么可能看到啊。

断红,指飘落的花瓣。相思二字,则活用了红叶题诗故事。

全词在词人对落花的叮咛声中结束。意致缠绵无已,令人怅然若失,回味无穷。

词作的下片在叙述方法上,基本上都是顺叙。从出门到园子里,词人在园子找寻落花踪迹,碰到花蔓“牵衣待话”,并收到残留小花作礼,簪插在巾。最后到词人眼看落花飘零,殷殷叮咛了“莫趁潮汐”,别让我看不到相思二字。整个事件叙述都是顺着找花、遇花、赠花、别花的过程展开的。但是,其间穿插了倒叙,在结束时,词人化用了一个典故,起到了补叙的作用。

通观全篇,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叙述方法总体上顺叙,但该词在顺叙之中加入了补叙、插叙、倒叙。全词围绕着一个“恨”字,以人惜花、花恋人为主线,顺序展开。在顺叙的总体下,词人又通过句句跟进进行补叙,后景前置进行倒叙,巧用典故进行补叙,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发了词人的“惜花”之情,又表露了自哀自怜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感。

由于周邦彦在《六丑·正单衣试酒》中采用了多种叙述方法,加之词作文字本身的格律限制,以及在词中化用了好几个典故,所以,一般读者初读《六丑·正单衣试酒》,会对其产生,创作思维跳跃,字句篇章无序,典故生僻难解,读后不知所云的感觉。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读,仔细体味,就会揣摩到其真味精髓所在,会感受宋词婉约词巅峰之作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