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来餐馆《人生感悟ABC》向阳花

推荐文章:《月亮的味道》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320人  正晓孩

作者:顽石与绛珠草

文章:《月亮的味道》


对文章的分析:

第一段:第一句,“我对月亮情有独钟”,很“白”的一句话,并不是在写文章,更多的是像日记。第二句中,“何时何地何人何情何景”,想必自己写完之后再读,都会觉得冗长。接下来的,“我已经说不清楚了”当中的“我”字,又和第一句相冲,给人以“重复”的假象。

改:对月亮的情有独钟,似是许久且遥远的梦。这份情缘起于何处,何时何景何人,又因何情而生,早已谈不得细节。(进阶的写作手法还是要掌握的,至少看起来不像是些日记)

第二段:当文章中引用他人话的时候,最好出现在开头和结尾,这样可以避免标点符号上的混淆。放在开头时,会给读者想看下去的兴趣。放在结尾时,会让读者回过头来思考,这处作者的用意。而放在中间,应了正常的逻辑,不仅没有亮点,而且会分割一整段话,使之不完整。倒也可以将这一段分成两段,中间再“引用”,就不会有违和感。

第三段:1、关于“掌故”的用法,后面最好不要加上“颇多”。而“掌故”已经很少会出现在文章中了,现在最多用的是“典故”。2、“下引号”和“句号”调换个位置,使之成为一句完整的话。(个人认为,括号里的用法很不错,能让读者有代入感,但并不推荐在文章中使用。引用“吴刚伐树”的神话典故,这一点很好。)

第四段:可有可无,杵在那里很尴尬,给人“凑字”的嫌疑。当然了,这是上下文之间的过度,只是过度的上下不搭理。既承接不了上文“关于爷爷对月亮感悟之后的自己的感悟”,也衔接不了下文“唐诗对自己的影响”。可以说,很尴尬了。

第五段:对古诗词的引用,无疑是一亮点。再加上自己对原诗词的理解,将这“月亮的味道”的第一味,古诗古典味。

第六段:对第五段的延生,更细致的对月亮的思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思考停留在了表面,没有更深的思考。

第七段:很明显能看得出,这是“月亮的味道”的第二味,音乐味。这段也是借了三个音乐上面的例子,从不同方向分析,音乐和月亮之间的关联。(很不错的文学技巧的运用,有点议论文的赶脚,论点论据论证)

第八段:承接上文,讲一个身边发生的,关于音乐和月亮之间联系的例子。(很棒,很棒,将上一段的论据补充的更完整了)

第九段及以下:姑且将这些称之为“月亮的味道”的第三味,回忆味。引用了最近网上引起共鸣的关于月亮的文章,来作为了这最后一“味”强有力的论据。

最后一段:那对月亮的仰望,以及内心的无限憧憬,兜住了整片文章的底。当读者看到这儿时,也不免会和作者一样去思考,思考着许久未见的月亮之美。

整片文章读来:虽有些小小的瑕疵,这都是日后可以通过学习去弥补的,也就无伤大雅。整体的文章,更觉的像是“议论文”。论点“月亮的味道是哪几味”,论证“诗词典故味”、“音乐味”和“回忆味”,论据“上述举的种种例子”。

可有别于正统的“议论文”,没有很严谨的写下“哪几味”。这就偏向于传统文学,借用唯美的语句,将内心所想的写下来。

不难看出的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因该处在喜欢写文章阶段。什么都写,也就有了“四不像”的随笔感,却又能从中找寻到闪光点。


写给作者的话:

文学就是需要碰撞,需要相互挑毛病,这样才能进步。喜欢你回的评论,以及对自己文章的认真。单就这一点,简书上就有很多人做不到,我很佩服你。

当然了,不可能每篇文章都有时间看下去,这倒是真的。认真挑出他人文章中毛病的,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没多大营养的评论。

若是愿意,也帮我的文章分析分析,看看哪儿还有些不足的。欢迎,欢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