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第九》09:谁让孔子肃然起敬

2021-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论语·子罕第九》09:谁让孔子肃然起敬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比作,过之,必趋。

“见之,虽少比作”,“这些人”来拜访孔子,而孔子见他们,即便是年轻人也一定会从坐席上起身行礼。

“过之,必趋”,如果孔子从“这些人”身旁走过,则必定会改步疾行向前行礼。

“这些人”是谁,居然让圣人肃然起敬,以至礼相待?

一、齐衰者

衰,丧服。齐衰是缝了边的丧服,以熟麻布为原材料。齐衰,是穿着丧服的人。

穿着丧服的人,失去亲人之后,以齐衰表明身份,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在孔子看来,“慎终追远”,有利于社会秩序,特别是礼乐制度的恢复。所谓“民德归厚矣”,就是这一形式的间接效果。

二、瞽者

瞽者,失明的人。

鲁为周公后人所立之国,直接承袭了周天子的许多礼乐制度。特别是在乐制方面,从周天子那里承接了许多乐师。这些乐师中,多数都像师旷那样,为了纯粹内心,全心致力于音乐,自决双目,成为瞽者。

三、冕衣裳者

关于“冕衣裳者”,历来是有争议的。

钱穆先生认为,“冕衣裳者”也是着丧服的人,是较齐衰又轻了一级的丧服。

南怀瑾先生认为,“冕衣裳者”是有尊位者。“冕”是冠,也就是帽子;衣是上衣;裳是下衣。这显然是比较认真的着装。

把“冕衣裳者”理解成着丧服的人,与前面的“齐衰者”是重复的,同时又与后面的“瞽者”无法类别相通。解读起来,是有些牵强的。

把“冕衣裳者”理解成有尊位者,虽然更容易讲通,却让人对圣人的人品产生怀疑。多少有些趋炎附势之嫌。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孔子肃然起敬呢?

首先是亲人离世,身着丧服的人。一则敬离世之人,同情相怜;二则敬缅亲之人,慎终追远。

其次是穿着打扮认真得体的人。这些人未必有显贵的身份,未必就是位高权重者。但这些人一定是自尊的人,也是尊重他人的人。如果人类历史可以假定推演,这些人一定是人类社会中最早有了羞耻心,最早研发出早期“衣服”的人。

再次是身残志坚者,不管是为了追求音乐理想自决双目,还是天然的双目失明。这些人没有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而自暴自弃,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上获得立身之本,这些人同样也是值得敬仰的。

先生见到着齐衰丧服的,以及穿着考究干净得体的,以及瞽者无目的,他们来见先生,即便是他们之中有些人比先生年少,先生也会从席上起身恭敬行礼。如果先生偶然遇到这些人,一定会改步疾行上前恭敬行礼。

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孔子如果来到今天的人类社会,继续秉持他两千多年前定下的原则,见到这三种人便肃然起敬。他一定仍然是个了不起的圣人。

对着丧服者肃然起敬,对穿着干净得体者肃然起敬,对瞽而无目者肃然起敬。孔子估计也感觉到这样说有些麻烦。所以,在后来自己的弟子仲弓问仁时,他老人家干脆说:“出门如见大宾”。

走出门去,看到每个人都肃然起敬,都把他当做最尊贵的贵宾来看待。

这或许才是最积极的入世态度,像极了当年拼命想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正是有那样的虚心和敬意,几十年后才会长成今天让人肃然起敬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