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毒鸡汤 研究▪性▪学习

在找到真爱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赚钱

2016-03-21  本文已影响322人  涛心涛肺

先让自己“不差钱”

青年:

本人女,去年毕业,到今天做了一年半的高中计算机老师,实在没劲得很,其实本来不想当老师,无奈阴错阳差当了免费师范生。想着教计算机自己时间很多,可以做其他的事,可是一年多来也找不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这工作又毫无存在感,怕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能力得不到提升。

我想着转去教英语,但也不是我很喜欢的,怕教主科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万一以后找到了想做的事呢?感觉如果教主科,那一辈子就是这样了,周而复始,不会再有其他可能~内心很是煎熬,不知该如何是好?能否耽搁您几分钟时间给我个建议?

苏格拉底:

在你连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都没搞清楚之前,考虑别的都是白搭。

自己喜欢什么,这就像真爱一样,得靠偶遇。你专门找,也找不到。

青年:

那怎么办?

苏格拉底:

在找到真爱之前,先踏踏实实地赚钱养活自己。先努力赚足够多的钱,这样,以后哪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了,就可以放手去博了。

我直到大学毕业三年后才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此之前,我甘于平庸、敢于平庸。虽然我也没赚到几毛钱,但那个时段,我的主要目标就是挣钱。

像我一些开窍比较早的朋友,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有明确规划的,就是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但我不是,我当时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我求职时唯一在乎的就薪水的高低——反正我也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的事情,就是赚钱养活自己。

在连房租都交不起的日子里,我的奋斗目标,居然是有朝一日能登上胡润慈善榜,脑子里一大堆空洞的商业蓝图。选择做销售,也与此有关。虽然,做销售也没赚到钱,但最起码解决了生存问题。

正是在做销售那个阶段的业余生活中,我无意间发现,原来,写作才是我的真爱。这个时候,因为不是那么缺钱了,所以,我以吊儿郎当的态度来应付主业,而用像对待性生活一样的热情来对待写作这个“副业”——实际上,写作才是我的真正的主业。基本上,我每天上班时,在办公室里面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读书和写作。

但我之所以敢这么任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此之前,我努力地赚钱了。不像刚毕业的时候那么缺钱花了。

青年:

嗯嗯!先得脚踏实地。谢谢你回复我,我决定去教英语了,因为这可以赚钱。

用情怀赚钱,赚有情怀的钱

后来,从制造业转入我热爱的媒体,以及再后来做自媒体,我都遵循“坚持理想,顺便赚钱”的法则。

在这个阶段,并非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出于“情怀”,也并非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赚钱,而是两者经常交织在一起。

比如,我在杂志上写稿,自己喜欢的题材,哪怕没稿费我也乐意写,这就不是为了赚钱;自己不喜欢的题材,尽管写起来很痛苦,但我还是会多写,就是为了多赚点钱,虽然很微薄。

再比如,最初做微信公众号,也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就是为了“输出人格”、“往高层次带人”,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至于能靠打赏赚些钱(2月份收到的打赏是超过了8900元),这完全是意外收获。如果一天有几条推送,我会把最容易收到打赏的那篇(预估)放在头条,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倘若没有表达的冲动,我肯定不会写一篇以骗取打赏为目的的迎合读者的文章。

再比如,出第一本书,就不是为了赚钱。所以,版税啊、印刷量啊这些东西,我都不在乎。只要能出来,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向我妈和我媳妇(未来)有个交代就行了。但第二本,我就想赚点钱,因此,对版税、销量这些东西很看重。

我知道,看了前面几段,有人要鄙视我了。

因为,我这么一个整天大谈情怀的人,一旦开始谈钱,他们就会怀疑我之前是太虚伪了。对“男神”的浪漫化想象,让他们觉得,我这样的文人,是不应该谈钱的。

一般来说,文人都是羞于谈钱的,总觉得这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我以前也是这样。但现在,我敢谈了,因为,按某个读者的话,我是“用情怀泡妞,泡有情怀的妞;用情怀赚钱,赚有情怀的钱”。所以,我来谈钱,非但不会“有损于逼格”,反而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逼格。

做个有钱的读书人

“粉条儿”曾经在一本书的扉页写了一句话:“做个有钱的读书人。”本来,她写这句话是用来勉励自己的,但不小心被我给看见了,然后,我迅速被洗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觉得文人谈钱有何不光彩了。

去年春节,我给她的短信就有一句:祝你如愿以偿,做个有钱的读书人。 然后,我又加了一句:才子才女一般都不轻易谈钱,能够谈钱的,说明关系不一般。当然,我也知道你其实算不上才女,但为了能夸一下自己个“才子”,就让你也顺便沾一下我的光。

就在发完这条短信不久后,看到吴晓波的一个视频,他说:我很早之前就很有钱了,因此,我对财富既没有仰视感,也没有敌意,这保证了我能够以完全平等的姿态跟企业家们相处。

去年5月份,吴晓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嘚瑟:“现在,你拿1个亿来收买我,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很早就超过1个亿了(实际上,现在,他现在已经超过10个亿了)。你拿100个亿来收买我,我或许还会心动一下。”  但最触动我的一句是:“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想过一定要很有钱,有钱到可以不被收买,这样才能能够一直自由地写作。”

先努力赚到钱,往往是我们毫无羁绊地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像文学、思想、艺术这种“自由而无用”的东西,最适合业余来搞,而且,很多大家,最初也都是业余的。对于富二代之外的群体,要玩弄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必须先努力赚钱,用一件你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来养活这个真正的事业。

用自己不太满意的职业来养活热爱的事业,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实现的梦想。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弗逊说:“我们这辈人骑在马背上征战,为的是让我们的儿女能慢下来,能够从事科学和哲学,为的是让我们的孙子一代从事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是愉悦的沟通、可爱的品享、奉献的无声、延年益寿的境界、使世界宁静的良药。”

杰弗逊这段话,让我想到之前一段时间微信上很火的《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你活得光鲜亮丽,父母却在低声下气》。假如我站在父母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我会写:我之所以低声下气地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去寻找诗和远方。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先努力赚钱”,不仅在为兴趣爱好服务上是这样,而且,在婚姻中,也如此。

很多人,常常一方面为没遇到真爱而痛苦,另一方面,也未见得他为迎接真爱而做过什么准备工作。

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当真爱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前几天,我的真爱对我说:“以前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一天,我会对你如此意乱情迷。”

我则说:“这几天我想了一下,当初,你没有在我向你表白的那一刻就爱上我,是对的。”

她疑惑不解:“怎么对了?”

我说:如果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你可能就没有时间千里迢迢去追求你热爱的戏剧了,这样,你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精神状态了。

另一方面,你身上又充满了负能量——你会让我沉醉在你的温柔富贵乡里不思进取的!那样,我也就不会那么投入地做自媒体、出不了书、没机会得到XX和XXX等大佬的赏识,不具备重返一线城市的资本,这样,要跟你团聚就特别困难了。最起码,是交不起彩礼,给你买不起戏服了——诚然,我现在也是交不起彩礼,但毕竟,可以以筹集彩礼的名义向读者撒娇,骗取他们的打赏啊。

回头再看,你在那个时候没有答应我的求爱,客观上,是给彼此都放了一个长假,让我们都变得更好、更具备爱的能力。所以,我很感谢那个“漫漫长假”——在那个慢慢长假里,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多赚钱。

此前,真爱曾鼓励我说:“以后,你要努力赚钱,这样,我就更爱你了。” 我好像抓住了一个把柄一样兴奋:“我早就知道,你根本就不爱我的人,你只爱我的钱!”

她的另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以前,你希望被白富美包养,还好,你现在很有钱了,这让我省了很多心。”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笑,差点把鼻涕都笑出来了。

虽为玩笑话,但似乎逻辑上也是成立的。反言之,假如我没有在遇见真爱之前努力赚钱的话,那么,现在,她会担心我特别没骨气地被其他有钱女人给拐跑,缺乏安全感。哈哈。

于是,我打包票:“以后,我还得努力赚钱,这样,无论别人再开出多高的条件来包养我,我都能不为所动。”

今天不努力赚钱,

明天,我拿什么“包养”你?

在很长时间里,我是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甚至偶尔还会喊一声“跪求包养”的穷逼;可是,每当遇见一个具有艺术家气质、姿色一流并且也跟我一样狐狸精的女子时,我都忍不住想”包养”她。

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我总觉得“包养”是一种对人家很不尊重的想法(侵犯了对方人格之独立性);也许,更准确的词语是“豢养”——如果我能豢养她,那她就可以不必为了赚钱谋生而劳累了,这样,她就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腾出来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面了么——简而言之,“包养”的目的,就是为她提供一个安逸的创作环境,让她可以少一些顾忌、更加放心地去钻研琴棋书画。

以前,针对某些女人不工作、当全职家庭主妇的现象,我的肤浅看法是:女人,一定得有自己的工作,哪怕工资低一点也没有关系,重点是得保持一种在工作的状态、在思维水平和视野上不能落后于人;更关键的原因是,很多人(男女都一样,并且,这个“很多”,可能还是“大多数”)一旦闲下来,就容易无聊空虚寂寞,然后就容易“出事”——譬如胡思乱想、抑郁痛苦、上淘宝疯狂购物、婆媳矛盾或者网恋出轨等。 不过,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那些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的女子,他们的独处能力都特别强,非常会利用闲暇时间,“无聊空虚寂寞”这些问题是不会出现在她们身上的——也就是说,她们是真正有资格“被包养”的人。

但因为自己目前囊中羞涩,实在没有能力包养她,于是,我便只好幻想着,等我哪一天成暴发户了,就把她豢养起来——让她做我的御用艺术家。

每当我不思进取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将来,我拿什么来‘包养’你?”与此相比,一切成功学和励志学都弱爆了。

需要解释的是,我并不是希望被包养者依附于包养者——如果连自由意志都没有了,那还怎么有创造力呢? 在本文的逻辑中,被包养者才是主体,而包养者是附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