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青岛

《四圣心源》第五周第二天

2022-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jn_2017

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地魄汤

甘草  二钱,炙          半夏  三钱,制 

麦冬  三钱,去心      芍药  三钱

五味子  一钱,研      元参  三钱 

牡蛎  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 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阳虚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①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天魂汤

甘草  二钱      桂枝  三钱    茯苓  三钱  干姜  三钱      人参  三钱      附子  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四则阳无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劳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①澌,尽也。

阴虚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胃土不降,火中之阴不能降而化水,君相二火性上炎,耗火中之阴。火中之阴为阴根,阴根耗,则阴虚。阴虚,胃土不降为根本原因,进而导致心火上炎,心液消耗,阴无生化之原,进而肾阴无根而亦虚。

若只滋心液,心火上炎不解决,补不及耗;若只补肾阴,会下寒吗?不知是否正确。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往来。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地魄汤

甘草  二钱,炙          半夏  三钱,制

麦冬  三钱,去心      芍药  三钱

五味子  一钱,研      元参  三钱 

牡蛎 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 温服

治疗阴虚,要补胃土,使其能降,地魄汤中用半夏、五味子降摄肺胃之逆;要清君相之火,使其不上炎不耗心液,地魄汤中用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还要补肾气、肾精,用元参清金而益水(为啥说是清金益水??),用牡蛎 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即火克金太过、以致于金不能生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

阳虚

南方离火,阳气最盛,对应五藏为心。心阳盛但根于肾水,坎水中之阳为阳根。阳根亲上为天性,亦赖于脾土之升。脾土不升则下寒而病阳虚。

脾土不升的根本原因是土湿。土湿的原因是水寒。

天魂汤

甘草  二钱      桂枝  三钱    茯苓  三钱  干姜  三钱      人参  三钱      附子  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阳虚要去湿,亦要温肾。天魂汤中,用甘草补脾土,用茯苓去湿,(黄芽汤中也是用甘草茯苓培土泻水),用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黄芽汤中用附子、川椒温肾,用人参、干姜补心火),用人参、桂枝使肝木条达并补益阳气(黄芽汤中用桂枝、丹皮舒肝,解肝郁)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就用当归、地(黄?生还是熟?)、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