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的芦苇(2)
光和影不应该是互相否认的。因为承认光的存在,所以有影的存在。反过来亦然。如果光和影互不承认,那么光从哪里来,影从哪里来?
我所说的互否不定定律其实是光和影的矛盾,光越多的地方影就必然越少,反之亦然。但光自然不能完全否定影,影也不能完全否定光的。随自然规律的变化,影必然也会逐渐占优势而光也逐渐占弱势。光已影之间不断进行拉锯。黑夜与白昼也如此,除非地球停止自西向东转。但它们是互相交替进行的,所以它们得互相承认。我们所说的互否,其实是它们的拉锯博弈而已。
那什么叫不定呢,就是第二个白昼与黑夜绝不与第一个完全相同,以此类推,后面的亦如此。
退一步说,光从光源体来,光源体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那么有光源体,也推定这宇宙间有非光源的域界。可以说这个世界本有光,但非光的东西不断在扩散;也可说这世界本无光,但光却不断在扩散。
即使光到达每个人的眼睛,那么经过一段时空的变化,也不是原来那个光源体所发出的光了。那么影亦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成就了影,影从形成开始便也不断变化,所达到人眼睛的也必不是此前形成的那一个影了。影所成就的光,也必如是。
再退一步说,所谓的光和影不过是我们人类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如果从高纬度(四维或五纬以上)来看,或许本就没有什么光和影,或许本来就有一种叫非光非影的东西,我们叫不出名字罢了。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夜行的飞禽走兽如猫头鹰之类。他们是靠声波或其它波来反应和适应黑夜的环境的吗?
也许,通过这个波的发射与物的反应来看,能统一光和影的应该是振动吧。我们再进一步推测,振动不单产生能量,还产生光与影。或者能量才是光与影的本质,否则怎么会有辐射波的存在呢?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其实光与影的本质就是粒子或质子以及介子或能追溯到的更微小的不知名之类的东西了(我们不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能追溯到无穷尽的微小的东西,这叫不定)。
归根结底,这些物质不运动的话,就没有什么辐射,没有什么波,也没有什么光和影,也没有什么光明和黑暗之称。所以表面是定,但本质是不定。不定通过表面的定得以不断参考厘认,而表面的定也会通过本质的不定也不断变化发展。
总之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果停留在某个纬度时空或时代,那势必把握不到这个世界的本源。这个世界的本源把握不到,只能慌乱无措地追着光与影不停打转,迷失在光与影里,在这个纬度时空与时代里。看待这个世界应该用多纬度多元变化的角度,这就好像我们就是世界的本源一样,不断参悟它的变化;静静地感受它所给我们带来的能量,然后顺之而行动。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了吧。
老子的这段话不禁让我们回味:“天地之间其犹橐龠呼?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就像风扇一般,确实有不定的无穷尽,有无动静从一个最本源的东西出来,不必据于一隅了吧,更何况语言其实是最愚蠢的东西,怎么就证明你就赢了呢。守于心中最本质的东西和宇宙天地的本源相应吧,如此才知道怎样顺应天地自然而行动。
老子不但睿智,而且是非常可爱且充满想象力的。《道德经》也是相传他出函谷关前最被逼无奈的举动。因为他知道宇宙本源与天地之下,语言是人类最愚蠢最易被人玩弄于鼓掌的东西,唯有天道与宇宙本源是不被轻易玩弄的。只要你能时时怀揣和参悟,那么必不被迷惑,纵使倒骑着毛驴或举起毛驴行走又有什么大碍呢,光与影不就是天地间不同的衣裳罢了。布衣素行,安步当车,能让顺应宇宙天地心魂的践行抵达的或许是最好的方向与安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