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不是药神》
也谈《我不是药神》
最近一部徐铮的新片《我不是药神》火遍了全国,高评分、高票房赢得一片赞誉。虽然已经通过媒体和影评知道了大致的剧情,但是还是压抑不住内心亲自观影的渴望和爱人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我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影视剧、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一定是引发了人们心中的共鸣,而且在共鸣之中又有各自的感悟,而《药神》都做到了,看完影片每个人的心中都久久不能平静,各种感慨蔓延开来!
影片的海报是几张洋溢着笑容的面孔,与影片沉重的主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影片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相信大家都已经或者即将走进影院。影片切中了社会的痛点,切中了人生的痛点,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年的压力与颓废、医生的漠然与冷静、黑白颠倒的正版与走私、人性的贪婪与醒悟、病痛中的痛苦与绝望、法大于情的无奈与挣扎……,观众们从中多多少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联想起家庭或是自己的过去与将来。
想起我的家庭,也是诸多感慨涌上心头,我的父亲很早就患上了一种慢性肾脏疾病,患病初时我们国家还在实行单位报销制度,所以我们的家庭在经济上还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但是后来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和改革,像我父亲一样需要常年服药和治疗的病患就有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以至于父亲后来对于花钱的态度非常谨慎,一直担心自己的病到了后期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我的婆婆也是如此,每个月省吃俭用,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挤出钱来存在银行,其实我们也懂得,他们都是一个心思,怕自己拖累了儿女们!
这也是中国许许多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现在医疗、教育、住房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人们的肩上,这关乎性命的医疗更是重中之重,一切舍不得到了医院都必须舍得,真是应了老辈人的那句话“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药神》触动了人们的内心,让大家更加关注健康与生命,一部《药神》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保险业、养生业、体检业、健身业的义务宣传片,多家保险公司不惜免费请客户观影,以达到宣传保险抵御因病而困的目的,对于这种现象我的感触是喜忧参半,所谓存在即是必然,对于现在医保的而言,商业保险的确也是一种补充,就拿我家的两位老人来说,爸爸曾经戏称,他年年住院耗费的钱,够买好几部车了;婆婆多少年的积蓄,罹患一场急症,在省级大医院短短四、五天就花费殆尽了,近八万元的住院手术及ICU病房费用,医保只报出大约一半的数目,这些对于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医保的起付点及医保的限定范围等等限制,让人们即使有医保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这也给了商业保险大有作为的空间,人们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忧患,把购买保险作为一项支出以备不时之需,而商业保险毕竟是以盈利为第一前提,所以恰恰又把老人和一些高风险人群拒之门外,现在在网络上一些诸如“轻松筹”、“水滴筹”平台也悄然兴起,尝试着用这种自发的力量分散风险,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无言的无奈啊!
因为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专家,不敢对社会经济发展妄加评判,但是的确在我们父辈当年,建国初期,广大的工人是曾经享受到主人翁待遇的,当时职工生病住院只需要压上工作证就可以了,绝大部分费用由公费承担,自己的花费寥寥无几,生个孩子的费用也就是一两块钱,老人们说,怪不得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一出生就动辄上万啊!
而现在的中国,经济情况比起当年有了质的飞跃,可是除了少数特殊人群依然可以享受国家全额医疗待遇以外,大多数工人、农民是在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制度下享受医疗费用部分报销,这就导致了像影片里出现的情况发生,救命的药不在医保范围,而正规渠道的药由于种种原因又贵的惊人,于是有人铤而走险,病者趋之若鹜,孰是孰非,不知如何评判!
希望如影片结尾,曹警官那句宽慰人心的话,救命药不再被医保拒之门外,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无论任何一项改革在如此泱泱大国推进和完善也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心中一定装着老百姓的苦楚,继续推进医疗改革,完善医疗制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民免费医疗不再是梦想,人民安居乐业,永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