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究竟该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整理?

2022-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日梦与诗

我们记笔记时候所遇到的困境,其实反映了笔记管理模式与大脑运行模式的不兼容。

我们记笔记的时候,习惯性的预设一个分类,然后做一个笔记,再把笔记归类到这个分类里面。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上而下的,先确定好文件夹和目录,再把笔记放进去。

但是我们大脑的运行模式却是从下而上的,我们会根据遇到的信息,而产生一个新的分类。

比如你在某个地方看到了一些时间管理的知识分享,此前你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所以你并不清楚该把它归类到哪里,这时候你就需要新建一个分类,来存放这个碎片化的信息。

接下来,我将从「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两个维度来和你介绍一下如何整理笔记。

从上到下

我之前在探索文件整理的时候,用杜威十进制搭建了一套框架,来管理我的电脑文件。

这套逻辑很简单,我分为了四个大类,100-工作相关、200-学习升级、300-实用软件、400-生活技能。

这套逻辑迁移到我的知识管理系统也是适用的。

举个例子,之前我阅读了老黄写的《非线性成长》并做了笔记,那么这个笔记应该存放在哪呢?

它存放的笔记路径为:OneNote|202.01-书籍阅读_A09-《非线性成长》,这段路径的意思是,我的读书笔记存放在OneNote这个工具里,存放的笔记位置为202.01-书籍阅读,A代表一类书籍,09代表的是第九本,你看这就是一个明确的路径。

我认为杜威十进制是能够解决80%的资料管理问题的,我的分类没有严格的符合MECE原则,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使用。

当我的笔记存储到一定数量以后,我又对这套管理方法进行了迭代升级,引入了「I.A.R.P」分类法。

「I.A.R.P」分别指的是:Inbox(收集箱)、Area(领域)、Resources(资源)、Projec(项目)。

这几个单词你可能并不陌生,但是不同管理方法对它们的定义会略有差异,所以我们重新为它们做一个清晰定义。

Inbox主要是三类内容:

- 我关注的、需要跟踪的新闻大事件;

- 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知识点;

- 一切灵光一闪的灵感和想法。

Area,指的是日常需要精进的「领域」,比如健康是一个领域,游泳是一个项目;写作是一个领域,而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是一个项目。

这里的领域是指某一专业或事物方面范围的涵盖,是我们对于不同领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Resources(资源),这里我只把它定义为互联网上用来共享的信息资料

Project(项目),指的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阶段性任务,所需完成的步骤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多步骤才能完成,具有输出属性。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我现在要研究「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我该如何「从上到下」的进行这个领域的知识管理呢?

1、在笔记管理工具如OneNote,Area笔记本下建立一个笔记命名为「时间管理」

2、先为这个领域搭建知识框架

1)豆瓣搜索时间管理,找到评分靠前的20本书

2)整理出这些书的目录并分类归纳

比如借助5W1H模型来梳理问题:

什么是时间管理?(What)

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Why)

何时需要进行时间管理?(When)

谁需要时间管理?(Who)

什么场景下需要时间管理?(Where)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How)

3、明确信息输入的渠道

如课程、得到、知乎、公众号、书籍等

4、拆解目标(每天读多少),然后安排阅读

5、将阅读后的感悟和笔记按问题进行归档

6、将内容以文章等形式进行输出

7、在之后的实践和学习中不断的迭代更新自己的新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