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路在哪?
2020年,这魔幻的一年终于过去了。
这一年,疫情爆发。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
这一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圆梦全球,提前半年正式建成开通服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开启前往火星的漫漫旅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高分十四号卫星发射成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完成;长征系列火箭、载人飞船等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但身为普通人,我只想说的,恰恰是“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出自人民”。
无论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时代弄潮儿,还是那些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们,哪一位是生而知之?哪一位是三头六臂?
他们也都是两只手两只脚一颗脑袋的普通人。
只不过他们做出了伟大的事。
那么,平凡人如何做出不平凡,乃至伟大之事?
曾国藩:笨人的聪明方法
13岁时的某晚,曾国藩迈进书房,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
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的资质就是这么平庸,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才具稍欠开展。”说白了,就是觉得曾国藩脑子不灵光。
梁启超说得更直接:“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
总之,他平庸得实在可以,没一点天才范儿。
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
“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他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
“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曾国藩单凭吃透“早起”、“耐烦”、“有恒”这三词,就可以完胜天下80%的能人。
幂律分布与正太分布
有两个重要的统计学分布规律,我想和你分享一下。
第一个,幂律分布。
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用数学表达就是“节点具有的连接数和节点数的乘积是一个定值”,被称为幂律分布。
简单说,在一个系统里,如果拥有1万元的人有10个,那么拥有1000元的人就有100个,而有1万人只有10元钱。
第二个,正太分布。
正太分布叫泊松分布,这种分布我们熟悉得多,是一个倒U形的曲线,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杰出和特差的都是少数。
比如身高,全世界最高的成年人身高2.72米,体重222公斤;最矮的成年人身高55厘米,体重12公斤,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这两者之间。你我的智商、颜值、体重……大部分自然界生物的参与,都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展现出来的,是和幂律完全相反的平均主义。
单独看这两个常见的分布模型没什么感觉,放到一起,就很有趣。
马云也许的确比你勤奋,但是不至于勤奋上百万倍吧。为什么明明智商和努力程度差距不大,却会形成差距巨大的财富差距?三线城市的房屋质量,比起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房屋质量相差并不算大,但是为什么房价会差好几倍?
其实世界一开始是平均的,大家都一穷二白,都身无分文,但是跑出来的结果却不平均,而且是越来越不平均,有的家庭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实现了阶层跃迁,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阶层分化。
因此,曾国藩每天凭借“早起”“耐烦”“有恒”三个词,一日一进,一心一用,时间一长,足以胜过天下80%的能人巧匠,再凭借时势的推波助澜,自然站在历史的顶峰,永立潮头,功成名就。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出自人民。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没有什么超绝的智力,也没有杰出的背景,若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坚持做能够带来高价值回报的事情,不断积累优势,与时间做朋友!
在他人看来笨拙的方法,一旦持续坚持,实际上恰恰是成功的关键。
在他人看来平凡的人物,一旦不懈努力,往往能成为不平凡的牛人。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