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个人类的主要命题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天山青鸟

#读书笔记day60#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这几天追了一部剧《守望的天空》,李沁主演,一部让人不停地流泪的片子,主题是关于孤独症患者的故事。

孤独症是一种精神残疾,患病的人就好像把自己放进了一个囚笼里,他听不懂人类的语言,也不会和人交流。但是在另外的领域却是天才。

妹妹7岁就被妈妈送到寄宿学校,因为妈妈要照顾患孤独症的哥哥,她们的爸爸因为无法面对患孤独症的儿子,不愿意回家,有了外遇,抛弃了他们母子三人。妹妹就在孤独,自立,和巨大的怨恨中长大。

因为照顾哥哥,17年以后妈妈积劳成疾,临终前把哥哥和一个也患孤独症的小妹妹(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托付给她。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开始照顾哥哥和小妹妹。在对妈妈的爱和歉意中更加怨恨父亲。

那个患孤独症的哥哥从小不能见到父亲,因为他一回家就和自己的妈妈吵架,他就会发出恐惧的惨叫。时间长了他的父亲不敢回家面对他们。许多恐惧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他大声的惨叫是一种逃避和保护自己的下意识行为。

对于孤独症,我不懂,只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称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自己一个人在夜空里闪烁着。这个病终生无法治愈,不能和人交流,生活不能自理。很多父母会选择遗弃这个孩子。

还有个孤独症机构的专业老师,她的儿子被确诊以后,丈夫抑郁成疾,自杀了,她自己一个人把儿子养着并且收治了很多患孤独症的孩子。在苦难和病痛面前,感觉母亲,女性似乎更坚强,更有爱和责任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来,都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渴望爱与沟通。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的行为去觉知他人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而不是简单的评判和指责。

对于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愧疚,立刻想到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让对方产生这样的想法;

第二种是愤怒,可能会用“我哪里自私了”这样的话回击对方,一场吵架在所难免;

第三种是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听到这样的话会伤心,认为对方不再信任自己;

第四种是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会想到对方这样说,是对方渴望得到陪伴和体贴。

一个不能说出自己的需要或者自己的需要不被看见和满足,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会让相处的双方,都感觉对方不理解自己。

学习感知,觉知,因为爱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做一个慈悲而宽容的人一定要会表达需求,请求和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才可以得到理解。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为沟通而烦恼。[爱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