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建立随时调用的数据库?      ——如何进行知识

2018-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啊O

我们迎来人工智能时代,阅读方式进入屏读时代,可是我还处于过渡期,没有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也没有充分的将人工智能和人类我的智能进行结合,形成自己获得广博知识的策略。也就是说在知识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很好地跟现代工具的结合,形成我可以随时调用的数据库,尤其在阅读笔记方面,需要实现电子化。

目前我在知识管理方面用到的工具有印象笔记,多看阅读,其中多看阅读是听了刘润老师在《五分钟商学院》工具篇讲到,多看阅读app里做的读书笔记可以直接导出印象笔记,立马试用践行起来,真的省时省事高效,另外他讲到如果多看阅读里没有的电纸书他会在亚马逊买来在kindle里面看,针对这一点我做的不好,需要反思(反思内容:两年前买了kindle阅读器,就一直闲置没有利用起来,为什么?问题出在哪?准备怎么坚决这个问题?需采取的下一步行动包括?利用好kindle),另外他用的阅读工具还有——得到app。

说到得到APP,我知道这里面的养料充足,但是一直就放在心上,陷入知识焦虑,不真正的采取行动进行利用学习,最近读了刘润老师《如何用20小时快速阅读?》的文章,里面的20小时四步快速阅读法值得去试一试,下面将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大量泛读。

应该怎么做?

比如你想学习“区块链”,先上豆瓣网,搜索“区块链”或者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强的书,比如《区块链原理》等

然后,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泛读时注意几点:

1、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

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录,这又是一个坏的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

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

2、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

3、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4、用个长一点的下午,或者再加上晚上的时间,高强度地把这10本书读完。建议读电子版,可以大大提高标注、回顾、记录的效率。

第二步、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觉,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自由地碰撞、连接、融合。第二天早上,给自己最清醒的3小时,建立模型。

应该怎么做:

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建模】白板,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我会在第四季度工具篇,专门讲“白板思考法”。

第三、求教专家。

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就要求教真正的专家了。

比如,我在研究“虚拟现实”的时候,找了一个专门投资虚拟现实的基金,登门拜访。他们一年之内,看了200多个虚拟现实的创业项目。我向基金创始人求教了2个小时,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专家?因为如果你没有基本的全局观,问不出好问题。另外,有些专家有犀利的洞察,但也未必有全局观。他自由发挥2小时,你可能不知所云。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业内专家,可以上类似于“在行”之类的平台,花些费用,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四、理解复述

你花了5小时泛读,3小时建模,2小时求教,剩下的10小时,可以花在“复述”上。

关于学习,有个著名的“费曼技巧”。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最终,你就用20小时,快速的学习了一项完全陌生的知识。

看了刘润老师的快速阅读方法,让我们知道这些牛人是怎么快速阅读,怎么思考、怎么工作的,都是讲究策略和效率的,我们可以慢慢学习借鉴,同时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巨人的工具》这本书,现在这本书的中文版还没有,但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里面有讲解,也会让自己有收获,我觉得这是让我为之一颤的书,里面讲的是牛人之所以牛的方法。需要慢慢消化,结合自己的实际,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期待你我的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