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 20161212 不做的智慧

2016-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增利

该分享来自罗辑思维的《踩刹车的智慧》一文


“做”未必比“不做”智慧

美国文化讲究 I do it,I try it. 这里面有进取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不计后果的一面。
中国过去的文化是讲究 I can't do it. 这里面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智慧的一面。

过去40年,中国并不缺乏进取心,变得什么都想做了,但似乎迷失了方向。
美国在冷战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什么都在做,出现的问题也很多。美国现在倒是在思考,什么事情可以不做。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特朗普。

懂得“不做”是一种智慧

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比知道什么事情能做,有时更难。
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并不等于知道什么事情能做;知道什么方法不管用,也并不等于知道什么方法管用。

刹车和油门一个不能少

知道什么事情能做,相当于给汽车加油门,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相当于给汽车踩刹车。
让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找出该怎么做的方法,相当于汽车的引擎;有经验的人告诉他们不该犯的错误,相当于给汽车踩刹车,防止误入歧途。

两个常见的误区:

  1. 忽视刹车的作用
  2. 刹车和油门搞反了。 有经验的人去踩油门,有动力的反倒去踩刹车。

一个好的社会或组织结构,应该地方自治,层层往上构建,动力来自底层,约束来自上层。

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 前者没有油门,后者没有刹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