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二

2018-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费费微时光

上一周,我们在幸福3.0共读了《幸福的方法》第一章至第四章节。本周,我们在学习部的带领下,继续阅读本书,感受幸福。

解释幸福

许多研究都指出,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积极心理学家

幸福是快乐并且有意义。快乐是你的当前利益,意义是你的未来利益。


目标与幸福的关系

乐透大奖的得主,平均一个月时间,幸福感会回到得奖之前;车祸截肢的人,平均一年时间,幸福感也会回到车祸之前。所以幸福与否似乎与你所处的境遇无关。

罗伯特.波西格在《父子的世界》中说他和一群老僧人爬喜马拉雅山,虽然他最年轻,但和僧人比起来,他爬的最累。因为他的注意力只在山顶,而僧人们在享受他们的路途。

因此作者认为:要有目标,是不是能实现它则在其次。目标是意义而不是结局。这就像孔子说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一辈子不得志,却一辈子乐天知命,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目的和境界。


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自己愿意达成的目标才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你有哪些事是想做的?哪些事是不得不做的?练习一下,试着不断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增加想做的事。你会幸福更多。注意哦,不一定是改变事情本身,有时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好。我每次在上课之前都会想象又有多少人会因我的课收益,讲课时就轻松自在,充满乐趣。


快乐学习

学生学习有两种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学习的过程是忍耐,希望及早从痛苦中解脱,一旦解脱就以为舒适是幸福。但最后还是要不断溺水。

性爱模式:学习的过程是约会和前奏,当我们找到追求的答案时,就好像性高潮一样。(其实这不仅仅可以用来看待学习的过程,整个人生我们都可以用着两种模式来概括,不过为了适合中国国情,我常常在授课时把性爱模式改为郊游模式,效果一样。)


福乐状态

福乐状态就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福乐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

有时候你看小说,不知不觉过了一下午,做实验,没注意天就黑了,这就是福乐状态。

如果你相信福乐状态的存在,就不要再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鬼话了。我们可以追求福乐,也一定能实现福乐。


特权的诅咒

有些人特别痛苦,因为只要他们说痛苦就会有人说:你怎么会痛苦?你又有钱,又漂亮,老公又疼你!这就叫做特权的诅咒。很多有钱人自杀,就是因为这个。他们自己都会觉得“我怎么可能不开心呢?”他们会为自己不开心而内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的原因。

因此,受点苦,遭点罪,其实是件好事。尤其是对孩子。如果你替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和烦恼,最后他就要被特权的诅咒所伤害。


开心工作

‍‍‍‍‍‍‍‍寻‍‍‍‍‍‍‍‍找意义、快乐和优势的过程(MPS)

哪些事能够带给我意义,把它都列出来;

哪些事能给我带来快乐,把它都列出来;

‍‍我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把它都列出来;

然后在三个圆圈里找交集。最核心的交集就是应该去寻找的工作方向;

但有时候没有那么幸运,这时你需要学会赋予你的工作使命感。不要对工作有偏见,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说明你缺乏幸福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