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终身学习成长励志

学习方法论之进阶之路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115人  宏磊_d9e2

一、总纲

秉持正确的心态和策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致用,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运用元认知(元认知指的是对思考行为的思考)进行自我反思,通过知识联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把知识整理成使用手册,遇到问题进行查阅。知其所以然: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致力于构建一个知识体系,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心态

1. 联系,孤立地去理解一个知识点,是没有意义的,你记不住它,也无法将它纳入体系中。只有不断去寻求联系,去建立接点和连线,才能将这个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里面。

问三个问题:

1)它是什么?

2)它从哪里来?

3)它往哪里去?

第一个问题,去找 「同类项」。 从记忆里找到与其相似的概念,弄清楚,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这个新的知识点属于什么,不属于什么;是什么,不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往上溯源, 找到这个知识点的来源 :谁提出的?怎么来的?原本是为了解决/解释什么的?造成它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不断地问「为什么」,来逼近整个逻辑链条的起源。

第三个问题,往下拓展,去找这个知识点的应用情景。我会去思考,把它放到这个场合下,会怎么样;把它放到那个语境下,又会怎么样。

这就是我的 「包围式学习」。

你会看到,包围式学习的核心,就是「联系」:尽可能找到并建立起,这个新的知识点,和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 系统

联系是以新的知识点为核心,对其进行发散关联;而系统的思维方式,则是 「拔高一个层次」 ,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眼前的「整张网络」,关注它本身的结构、所在的位置和接触点。

举个例子:

打开你手边的一本书,翻到42页,你会看到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它们构成了某种表达。

现在翻到目录,你会发现,整个42页的内容,都浓缩成了目录上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你就会在脑海里将其「展开」,恢复成原本的内容,你会知道,它大概是讲什么的,提供了什么信息。

现在,将这本书放到书架上,再退后两步,看着你的整个书架。于是,这条目录又跟其他的目录一起,隐藏到整面书架当中,就像一滴水汇入一片海域。但你会知道,当你要找某个内容时,你可以打开哪本书,找到哪条目录,翻到哪一页,将你要的信息找出来。这就是一个最最简单的「系统」。有不同的层级,具体内容是一个层级,目录是一个层级,书是一个层级。往上延伸,书架、各种知识载体,等等,又是整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就是一个子系统,也是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视野拔高时,看到的东西会完全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会完全不一样。时刻注意「系统」,将自己的思维和视角不断拔高,能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开放

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心态,是开放。

弱点: 笃信自己的「正」,却不敢直视「反」,更不敢推翻自己。

这就无异于断绝了知识的来源,只会一直抱残守缺。

「科学精神」不是追捧某个理论,认为某个理论「永远正确」,而是求证、探索和质疑。

当一个人坚定自己代表真理时,真理就已经离他而去了。

三、6个策略

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融合、反思。

1.价值感。认识到学习有价值,找到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相关性,变被动为主动。

2.目标。搞清楚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然后设定阶段性目标。目标一定要明确,要确立时间节点,smart原则,保持专注。

3.提升。及时建立反馈机制很重要,学会提问,并做提取练习。比如读书之后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如果不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做,会怎样?学会提问能帮助我们提升元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提问比简单重复文章,理解要更深入得多。提取练习,就是从记忆里提取信息,提取记忆的过程就是大脑主动参与的过程。

4.实践。我们在掌握了基础内容之后,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练习技巧,分享知识讲给别人听,推理辩论,在阅读的过程中,问“为什么”能帮我们从文字中获得更多知识,比如,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主张?我为什么要相信作者?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5.融合。逐步理解各种知识内容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点孤立的细节或者一个步骤,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体系结构。比如这个专业知识的背后存在一个怎样的体系?因果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做假设,有了假设,就会有相应的实验来证实,实验的结果不管是对还是错,都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6.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和过度自信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回顾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常常问自己:我以为已经理解的知识真的理解了吗?

学习活动的反思,要善于借助同伴、同事的评估,自我测评,记日记也有助于反思、深入思考。交替学习,间隔学习可以提升效率。

四、知识体系

1、概念:知识体系是把碎片知识体系化,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大量的知识点,二是有序的结构。

2、五步提升法

①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与用途

找到自己最愿意,最需要的知识,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明确主题和目标迅速理清脉络,剔除无效信息,不必在无关内容上浪费宝贵时间。问题驱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应用的过程。

②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常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导师、图书、课堂、网络(得到、樊登、微信、百度)、生活中的交流等。

梯度 :一条好的学习路径,必定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广至专的。

难度 :是找到舒适区的边缘,向前一步,我们叫做 「成长区」 —— 既给自己一个挑战,又不至于太难。

③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逻辑和层次分出尽量详细的类别,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画一个知识地图作为索引,建立一个“笔记本”用你的“知识项目”进行命名,然后把你的知识点(图片、文字、文档等)按照名称,作为笔记归纳到你的知识体系中。

④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输出是最好的内化方式。能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吸收,表达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举个例子:时间管理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工具和方法论,学完这些之后呢?不是照搬,而是看你的背景和需求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从这些大量的方法论中,抽离出它们的精髓和骨架,重新进行组织结合,演化出一套最适合个人的管理法,实践应用并与他人分享输出。

⑤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3、知识的三个特点:

①范式

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目前有哪些普遍认可的原理?—— 这就是范式,亦即一个领域的「话语体系」。将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到这个领域的「公认模式」。

②广博

「正-反-合」 的过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要束缚视野,先入为主,要看到整个领域的全景,寻求最新、最广博的成果。

③客观

带着立场和倾向的内容,会导致许多恶果 —— 譬如故意选择有利论据,丑化和批判对立流派,以偏概全,等等。

五、阅读

1.从作者入手。读书前,看一下作者的个人简介,或是相关采访文章,这有助于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2.阅读书名、副标题、内容提要和目录。“这本书的总体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经历这个过程,也许你就可以向别人介绍这本书了。”

3.阅读导读和总结部分。在第2步,你已经对作者的总体观点有所了解,接着导读部分会告诉你作者将如何一步步论述自己的观点,总结部分会说明希望你能从中收获到什么。

4.阅读或者略读每个章节。看看每个章节的标题,然后阅读每章开头的几个段落或者只是开头几页,弄清这一章要阐述的内容、表明的观点。重点是要想想这章是如何与全书内容相衔接的。接着,浏览这一章中的标题和副标题,感受作者的行文脉络和论述框架。另外,还要读一读每一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如果你懂作者在说什么,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但如果不懂,就要把整个段落都读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章节,剩下的内容就可以省略不读了。因为你已经清楚了作者的观点,而观点论述的过程中是存在重复的。

5.再读读目录。读完全书后,一定要重新看看目录,同时在脑子里对全书的内容进行盘点总结。花点时间梳理一下整本书的脉络——那些引发你思考的观点,你依然记得的故事,你与作者一同走过的心灵。

6.补充。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总览带着问题,批注,导引式跳读,心得体会。

六、写作

1、金字塔原理

①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按照MECE原则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②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③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④文章纵向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模式展开,横向采用演绎归纳(论证)的方法,序言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标题反映思想精髓。

2、5W2H

3、数词法

4、三段论

七、讲故事

第一,要有细节。过程比话题重要,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重要。相比于抽象的整体概念,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也更有煽动性。

第二,善于运用对话。大段地运用人物对话,可以让你故事里的人物更加鲜活。如果你平时习惯用“转述”说故事,那么在往后的演讲中,不妨尝试用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这时候你的故事就“活”了。

第三,故事情节要有转折。通常来说,讲故事要有五个“W”(Why、What、Where、When、Who):是什么、在哪儿、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好故事的走向应该像“W”的形状一样跌宕起伏。“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轨迹。

八、说话表达

1、稳清活厚

2、三种意识:场合意识、角色意识、听众意识;

3、不卑不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