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乐读创业社书评总集-131周

设计思维养成

2017-07-10  本文已影响91人  韩德胜

这本书是设计主题阅读中的第一本,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日本人写的书都偏轻松,偏白话,容易理解也容易读下去。

这本书不是介绍设计的技巧,而是一种设计的思考方式。作者让我们看到他在设计背后的思考过程和积累的过程。他说,

我理解的“设计”,就是不用错过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用心观察并分析,然后从中发现新的灵感。

不管是哪一类的设计,重要的都是如何通过提出全新的观点来解决眼下存在的问题。

寻找问题的关键核心

在设计周上,佐藤大设计了一款既不用弄脏手和桌子,也可以把这种酒跟其他酒区别开的挤橙子器,因为这款酒需要跟橙汁一起喝。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却视而不见,没有人想过要如何去过改变。佐藤大偶然发现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他最先想的,“是不是哪里有什么问题呢?”“大家是真的很满意吗?”这样的连续提问,让自己想到一些最核心的问题。

所以,设计师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将隐藏的事物表象背后的真实需求找出来,努力探寻问题的核心。

勇敢表达和记录

每个人都要养成在生活中记录反思的习惯,设计师也不例外。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有分析事物,找出生活中一些不合理,可以有去改进的空间。

就像昨天坐公车,我也做了一点点的思考。每次司机一到站都要停一下再走,即使他知道站点没有人要上,车上没有人要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如果不是每站必停的话,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呢?如果这些时间节省下来,社会总体效率是否会提高呢?

我当然知道这是公交公司的规定,这个每站必停的规定如果要被解决,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车上的乘客有没有人要在这个站下车,这个很好解决。只需要在乘客上车或者座位旁边放置一个可以通知到司机在哪一站需要下的控制器,这样司机就很清楚哪个站没有人下车。另外一个是公车站有没有需要上车的乘客,也可以在每个站点的地方设置点击按钮,一旦乘客到公车站的时候,选择自己要等待的那路公车就可以。通过GPS在公车经过此站的时候,在车上提醒司机需不需要在此站接上乘客。

就这样,设计师也需要养成不管别人关不关注,想到什么都第一时间说出来的习惯,这样才更能轻松的找到设计思路,并得到更多的选择项。

二次审视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常,一切都变成习惯。这是一个有点危险的信号,一旦我们习惯了周围的事物,即是说明了我们对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印象,很难改变。

所以,佐藤大提醒我们,越是熟悉,越是需要适时停下来回顾一下第一印象。当我们停下来,再次审视某一事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它并不是我们以前所认知的那样。事实上,很多事物我们都存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决定了后来我们对它的态度。

二次审视的重点,就在于发现对某种事物此时此刻与过往认知的异同。

锻炼大脑

很多人喜欢用“我没有天赋”来做借口,来表示自己不擅长做某事。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可塑性很强,你不擅长并不是没有天赋,而是你的刻意练习不够。

在设计这件事情上,最关键的是能否始终保持对事物的热情。不要再羡慕那些所谓的“很厉害的人”,在这背后,他们一定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己强大自己,所以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他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思考的多,比别人更有热情。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我们只要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尝试麻烦

这段看来可能会有些鸡汤,但背后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同样的两个起点的人,一个不断去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麻烦”,而另外一个遇到麻烦就避开,以为这样生活可以更顺些。而渐渐地,前者解决麻烦的能力越来越强,相应的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而后者,因为不愿意面对如此多的麻烦,一直都是平平稳稳,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主动离开的那个人,中途放弃可能损失重大,而全力以赴去解决问题的都会有所获益。所以当你清楚的意识到越是麻烦的事情,越应该努力去尝试,你所期待的机会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

“模糊扫视”和“周边视觉”

作者提供了一个日常练习积累素材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无论看到什么事物,都要第一时间将它与另外一个事物连在一起观察。

也就是无论看到什么,第一反应都是“这个东西和另外那个东西好像啊”,把两者的共性联系起来。“周边扫视”的意思是,我们不仅仅是要将焦点放在这件物品上,更要让自己的“看”的范围更加大。关键是看到的东西多麽无聊,都一边将其中的点连成线,一边努力思考,是否日后可以用得到。

熟悉感

在书中这个词被翻译成“既视感”,但可能这个词在国内还不是很流行,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这个词的意思。

每个人内心都存放了很多事物,每种文化背后都有各种经典,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元素。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在设计的时候用上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让用于感知到,这件产品虽然是全新的,但是总感觉好像有点安全感在。但其实是设计师的不动声色在其中加入了一些“令人怀念”的元素,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一种“如此熟悉”的体验。

越用心就越能想出精彩的点子,只有深深触动用户的内心,才能成为经典。

多身份思考

这点其实跟做产品和市场的做法是一样的,就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要仅仅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更要思考一些跟自己“无关”的事情,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化身用户来看问题,或者企业老板,产品购买者,产品使用者,市场人员呢?这样多角度来思考,看问题的时候也就有了多个角度。

大脑舒适开关

设计工作者都被认为是脑力工作者,前段时间和一位设计师聊天,他说有时候想不出创意来也感觉到很头痛。

佐藤大的做法就是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很好区分开来,在不同的区域走动的时候让大脑能够轻松转换。我们需要掌握一种能力让自己能够在苦闷工作中尽快进入舒适状态,让大脑充分休息。有时候这样的休息反而能够激发更多的灵感。

有意识地背叛

在美术史上,有一个“马格里特形象的背叛”理论。比利时画家玛格里特曾经画过一支烟斗,在画的下方用法语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

面对同样一件事物,有的人能得出无数启发,有的人却什么也得不到。“马格里的背叛”指的是什么,就是有意识地去思考,如果不是钢笔,他会是什么呢?

佐藤大的做法就是,经常把一件事物看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物,比如看到钢笔,他会想这不是一支钢笔,这是一个鼠标,然后接着思考像钢笔一样的鼠标究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它能变成一个鼠标?这样一层一层的发散开来,新的灵感自然会慢慢浮现,将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思考才是最有效的。

质疑常规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太容易对这个世界失去好奇心。所以这个思考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让自己随时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本该存在的”或“正常的,一定是这样的”。

想要培养自己脑中的过滤器,最好从质疑自己身边使用了很久或者长时间没有发生变化的事物开始。比如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筷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双呢?应用如今的技术是否能创造出更便宜的更好的筷子呢?就这样质疑一下身边的事物看看。

回到设计

整本书看完,佐藤大用很直白的口吻,讲着他身边的一些小事和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能够给我们一些设计方面的启示,当然这种设计思维运用到很多领域也是适用的。他说,

我理解的设计,就是寻找能改善现状改变困局的方法。当一个人利用全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随之产生新的事物的形式,所以它才会被称为设计。由于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事物形态上才能让创意得以传播,所以也可以说是既是一项结果导向的工作。


-《用设计解决问题》
-佐藤大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