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伯郊書畫之章(半井賞印之四)
今天欣赏的是陈巨来的一枚印章。
印面欣賞第一,印。
当我看到印面照片时,相当震撼:
1.印面整洁,印文线条平顺润洁,匀整中又有些许变化,灵动而不呆板,这一点在笔画的交接处尤为突出,而许多笔画收尾处以刀切入的状态呈现略尖。
2.结构匀整中有变化。八字,四加四。每个字所占空间不平均,依据各字字形,做出合理调整。氏、之二字笔画少,空间少。“画”字未用常规的“畫”,而是用了与简体画相当的字形(此种写法古已有之,非简体字独创)。“郊”、“书”和“章”字形最长。如此安排整饬中又错落有致。
鈐印欣賞第二,篆刻者。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陈巨来师从赵叔孺,为其知名弟子,赵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他与画家张大千交好,为其刻印多枚,张大千画作名扬海内,陈巨来篆刻印章亦随之蜚声中外。
陈先生稿酬颇高,恐为民国印章润稿最高者,求印者踏破门槛。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另外他对印章材料有要求——劣者不刻。
建国后不久被打为右派,劳动改造,渐不为人知。
2011年,陈氏所刻印章一对拍卖价格为299万人民币。此时,斯人已逝近三十年。
第三,感想。
余近年购陈氏印存一类书数本,尤喜其中印稿墨迹集一册,常用透明纸覆其上以摹写或临写,颇类临帖,乐在其中,不知疲倦。
曾有评者讽刺陈巨来类匠人制印,不够潇洒。余不以为意,私下里推测:说这话的人往往是懒汉,不肯下功夫把印石做得更精细一些。
至少精致是对求印者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