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好好学习|优化知识管理,打造认知优势
我给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好好学习》是关于修炼个人学习力的武功秘籍。这次,我先来分享第一部分——优化知识管理与打造认知优势。
首先,作者在《引言》中就跟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知识"?
那什么是知识呢?以《好好学习》这本书为例:如果你把它买回来就放在书架上没有阅读,此时,它只是一些数据。你阅读了,表示对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认同或者反对,生活没有什么改变,这个时候,它只是从数据变成了信息。只有当你阅读完这本书受到了启发,改变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真正成为了知识。
与此同时,作者也给了我们一个衡量自己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他定义知识为“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年的学习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可为什么大部分人还不具备很强的学习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吧:我们涉及的领域可能是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领域内又有各自的理论,方法,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他们是不是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快速被提取出来,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想要获得这种能力,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把脑海里海量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它我们提高学习力的基础。
至于知识管理的优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纬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所做的知识管理是具体的数据层面的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怎么整理文件?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学习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在哪里找合适的书单?等等。
在数据层面上进行知识管理带给我们的好处是能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更关注如何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比如:思维导图的使用,直接学习法,刻意练习等等。
在信息管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管理能够让我们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也就是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前两个维度的知识管理我们会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选择共同来学习。在本次的分享中我们主要探讨认知深度和打造认知优势的关系。
怎么提高认知深度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例子:
有人问:"为什么北京房价那么高?
第一种回答"炒房团炒的,"
第二种回答:"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买力人群又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
这两个回答有什么差别?深度认知体现在哪里?(书中有答案,可以的话,试着做用深度认知回答几个问题的练习)
生活中,有些人读书笔记做的很好,学习一项新技术的时候能很快的掌握技巧,解锁多项技能,跨界发展,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斜杠青年。可为什么大多数即使已经成为斜杠青年的,学习层次还是上不去?问题关键就在他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提升"技术效率"而非"认知效率"上。技术效率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前两个层面的知识管理,比如:文件分类与搜索,思维导图的运用等等。
可要想进一步提高学习力就要提高认知效率,在依靠提高知识数量和加快知识获取速度建构认知优势的同时,更要有挖掘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意识。
在本书中,作者把努力提升技术效率比喻为老鼠赛道,就是有一只老鼠不停的在圆轮的内部跑。它越努力跑的越快,圆轮转的越快就需要它更努力的奔跑。作者认为这样的状态已经掉入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
要想从老鼠赛道里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其关键在于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提高"认知效率"呢?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会在下一期的节目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