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传奇英雄朱子彝

2019-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洪泽湖上空的鷹

 

传奇英雄朱子彝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做了皇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威慑力,他网罗罪名、剪除异已、大兴冤狱、肆意杀戮,功臣宿将、文人雅士几被杀尽,他提早下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后患,以确保子孙后代永享君临天下的最高皇权。

        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以致官员们每日上朝都象是赶刑场似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来,天下都处于恐怖的氛围中------ 

        朱元璋的暴虐无道惹怒了天下人,但都是敢怒不敢言,而唯有泗州府双沟镇的朱子彝却敢摸老虎的屁股。朱子彝是泗州府著名的武术家,朱子彝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打下了江山后,他却悄悄选择了隐居,很多人当时想不通,他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却宁愿做一布衣。其实百姓不了解他,他虽然是行伍出身,但饱读诗书,满腹学识,他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含义,便早早回到了家乡。果不其然,若干年后,他的预见得到了应验,他眼看着曾经的战友一个个被杀,难免义愤填膺,对朱元璋的行径满怀激愤,便随手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口:窃国之小人,暴虐如商纣。哪知这副对联被人告发到泗州官府,知府是惹不起这位功臣的,便秘密赴京向朱元璋报告,这还了得,朱元璋大怒,急令捉拿朱子彝。在泗州府当差的同门兄弟朱其政获知消息,便通风报信让他逃避,但朱子彝毫无惧色,发出:同生、同死、同难的感慨。想当年,朱元璋从双沟镇带出的600名朱姓子弟兵大部分作了孤魂野鬼,我岂能苟且度日。于是,朱子彝从容被捕。

        望着朱子彝被押解远去的身影,朱其政嚎啕大哭,他知道此一去必是阴阳两隔------之后,他特地看望了朱子彝的瞎眼老母亲,对老人家隐瞒了实情。

        南京。

        朱元璋与朱子彝的一段对话。

        子彝,想当初,朕授你锦衣卫都指挥使,二品大员,你不从,执意回泗州,朕待你不薄,将随时便会启用你,而你却这般辱没于朕?让朕龙颜尽失,此举该当何罪?

        留下难免被诛,岂非此乎?朱子彝目光中燃着怒火。当年汝起兵时从双沟带走600朱姓子弟兵,不是丧命疆场就是被你杀之,你当初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此话言犹在耳。你如此残暴,岂能让天下人信服。

        朱元璋默然思索须臾,感慨道:子彝,这不能怪朕,朕不杀之,将来,朕子孙必遭杀之。朕知你性情宽厚、本不忍杀你,但汝让朕皇颜丧尽,不得不杀之。

        朱子彝爽朗一笑,有种慷慨赴死的气慨,怕死就不来了。你连亲侄、外甥都能毒杀,何人不能杀?

        朱元璋无语,挥挥手,意思是推出去。

        朱子彝厉声喝道:稍等,我有一求。

        说。朱元璋有点不耐烦。

        临死前,朱子彝想回去看一眼瞎眼老母亲。

        朱元璋略一思索:朕知你不会跑的,念你曾经有功,许你回家,但有一个条件,限十日之内找个人替你做牢,死期一到,你不到必杀此人。

        朱子彝思量半日也想不起找谁替自己做牢,正当为见不着老母亲而忧心忡忡之际,朱其政闻讯赶来了----

        朱元璋给了朱子彝半个月时间。

        朱子彝拜别了朱其政,便一路狂奔泗州。到了家扶着老母亲泪如雨下。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扶养成人,他早先有个女人,从军后便跟人跑了,此后朱子彝便没再找人。朱子彝在家仅住两日便跪别母亲,说要远行。他行色匆匆,朱其政还在牢里,不能连累他。

        结果刑期到的那一天,朱子彝还没赶到,朱其政被准时提出监牢,准备问斩。刑场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们纷纷讥笑朱其政的愚蠢,大骂朱子彝的无义。然而,朱其政面无惧色,大义凛然。朱元璋听说后,大笑,没想到子彝还是这副德性,敢骂朕却不敢承担罪责,岂不是小人也?

        正当郐子手准备行刑之际,只听人群中传出雷一般的吼声:住手,我来了------

        原来,朱子彝坐船沿着淮河顺流而下,行至马浪岗时因风大浪急遇了险,修船修了几日,耽误了时辰,辗转多日,一路上心急如焚,于当日才匆匆赶到------

        全场顿时哑然无声。人们面面相觑,无不佩服朱子彝的仁义、胆识,此时的朱其政一改刚才的平静,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朱元璋听说后大惊,不顾大臣的劝阻,亲临刑场,亲自为朱子彝松绑,顾不得龙颜的尊贵,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子彝,朕的好兄弟啊,汝没丢姓朱的脸面啊!朱元璋当即挥毫,写下了:双沟朱姓多豪杰,赤胆忠心显英雄。

        过后,朱子彝不顾朱元璋竭力挽留,毅然回到泗州双沟镇,依旧过他的隐居生活。而朱其政的义举同样打动了朱元璋,将他擢升为泗州知府。

传奇英雄朱子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