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读书让生活美好今日看点

三招教你打造灵动性文字梦境空间——《大师们的写作课》笔记(十一)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242人  赵小越

最近在教孩子写夏日暴雨。孩子在被告知要写景物作文时,半天下不了笔。看着他们茫然的小眼神,我只好给他们做了进一步提示:首先确定要写景物的顺序,比如先写雨中的远山、山上的树,再写近处的河流、房屋、没带雨伞的人等(由远及近法),再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等,将内容丰富起来。这么一说,孩子有思路了,开始动笔了。

在我收上来的这些作文中,写得最好的是小文同学,她的作文相比其他同学来讲,语言不是最优美的,但确是最灵动的,比如写树在雨中,仿佛张大身上每一颗毛孔去畅快呼吸,青蛙在池塘欢呼跳跃,从这边的圆叶下方纵跃到另一边,在雨中画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这样生动的文字,比房屋在雨中沉寂着、静默着,读起来要美得多,也开心得多了。

看了舒老师的【通灵】篇,想到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想说明,灵动性文字会使整篇文章都充满魔力。那么,如何去培养这种通灵呢?

一、“静如处子”不若“动如脱兔”

写文章还是要有动态的。倒不是说不能写静态景物,而是在静景中适当加入动景,使文章生动。动静结合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比如前段时间准备的公开课,鲁迅先生的《雪》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这个例子和书中菲茨杰拉德的例子一比,似乎浅显得多。举一个书中写草坪的例子:

草坪从海滩发足奔向大门,一路奔了有四百来米,跨过日晷,砖径和绚烂的花园——终于奔到房前,像是借助于奔跑的势头,一跃而成绿油油的常青藤继续向上。迎面,一排法式落地窗破绿壁而出,金光闪闪......

草坪本是静的,让菲茨杰拉德这么一写,相信你读完,印象会很深吧!一个作者写文章,不就是想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字吗?将一个静物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风格,写成全然不同的动态景观,还愁文字没有新鲜感吗?

二、披着文字皮的心理术

一个文学大师也是一个能够轻松驾驭读者心理的高人。

舒老师除了举菲茨杰拉德例子以外,也提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在这里,我就举《边城》中的例子,来说说沈从文大师的造境能力。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通篇读《边城》,有时真的找不出刻意造境的句子,但是读来就是很自然,不加装饰的感觉。《边城》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出唯美唯幻。可能也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于文字鉴赏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不能十分细致分析大师作品。再读一遍上文那一段,还是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灵性美。可能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造境”吧,竟然找不出一丝痕迹。

在网上翻看费茨杰拉德大师的经典语录,竟然找不到舒老师说的那些美妙的句子,何谓经典?难道只是内容有哲理就算经典了吗?有些语句竟看不出到底好在哪里。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有时是比内容更加具有震慑力的。所以,舒老师的文字感受力还是相当个性化,富有新鲜感的。

三、以“半仙”的姿态来仰望45°角

“爱作谶语和断语”,这对于80后写作者来说并不陌生。曾经的我写文章时,也愿意像占卜大师一样,以小见大,虽然没有大师们写的那样传神,但也深深受到了安妮宝贝、张悦然等青年作家的影响。

语言无法穿越时间。只有痛苦才能够穿越一切永恒。             ——《蔷薇岛屿》

庆山(原名安妮宝贝)的文字曾一度让我着迷。她的文字深沉晦暗,直抵内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对人生思索得透彻。但她早期的文字又有浓重悲剧色彩,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就像舒老师说的,这种永恒题材很受读者欢迎。

通过生活中小事情来得出大道理,将细微小事至于宏大背景之下,和宇宙、星空、永恒联系在一起,就使得文章有了一种博大气势,有了一种古往今来的历史厚重感。

大胆行动,全心全意地投入,连上苍也会受感动。  

这是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也是要送给我自己和正在为梦想努力着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