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旅】给予一个原始空间,戏剧要做逆时间的旅行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纠结、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色。人生,是一道幽美的弧线;人生,是一幕精彩的话剧。 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星星点灯的夜晚,是剧情变通的幕起幕落。每个人,都是剧中的主角,演绎只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戏剧的创作,不是给小说或剧本加图片,不是画画,而是要回到写作之前的世界,回到真正的生活。戏剧在真实的空间,要做逆时间的旅行,回到过去,回到文学作品之前的旅行,才会彰显出最纯真的艺术。

201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在国内众多戏剧作品中,诚然有令人感觉索然无味不忍卒睹者行走于世,但也有若干仿若拨云见日出类拔萃者,给中国戏剧带来希望。

《茶馆2.0》将老舍的经典原著、北京人艺对原著的经典排演与中学生对原作的学习模仿、中学生活对原作的戏仿解构熔于一炉,制造出一个意指复杂的“后戏剧剧场”表意体系,既别开生面又耐人寻味。
中国戏剧市场“戏剧+地方”模式最成功案例仍然是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不仅标志着以“戏剧+旅游地产”为代表的异业合作,将很可能成为2018年乃至未来中国戏剧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足以吸引中国戏剧观众将目光投至传统剧场空间之外的演出场域。

《桃花源记》、《又见敦煌》、《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演艺作品的成功,也丰富了沉浸式旅游在我国的实践。与传统演出在观众席上正襟危坐的体验不同,浸入式戏剧和展览会用整栋建筑作为表演空间,打破舞台和展示区与观者之间的“第四面墙”。

上海新开一家戏剧主题酒店——The Drama,大胆地融入了戏剧的元素,把莎士比亚笔下故事搬进房间,成为潮人旅行新地标。尤其是沪上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该剧由莎士比亚最阴暗的悲剧《麦克白》改编,剧情设置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座废弃酒店。观众在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间内,只需戴上一只面具,便可以任意穿梭在这处被精心设计成复古风格的9000平方米的演出空间中。

尽管国人对于沉浸式戏剧的“社交属性”反应不算热烈,但是他们在戏剧上演期间都被贴上同样的标签——从而形成一群以“剧”为中心的社群。个人的兴趣成为年轻一代精力与情感的投射,能够快速带来愉悦感、彰显年轻人个性、并为他们内心渴望达成的纯净人设加分的东西,这些产物也将成为他们的心中珍宝。

如果把一部戏剧当做一个品牌,你很难准确且完整地概括出它的品牌人设,庞大的故事脉络下,它只是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能够投入情绪的场景和装饰自己人设的道具,情绪、故事、角色意味着浸入的层层递增,即入戏程度,而入戏越深,被吸入得也就越深。观众可能不会爱它的所有,但每个观众都一定能在它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这才是浸入式背后,令人着迷的核心。

戏剧文化品牌与其将自己强行装扮成和年轻人一样的人设,不如构建一个人们渴望浸入的幻妙场景,让品牌成为他们乐于装饰自己人设的自然道具。毕竟年轻人最讨厌的,就是被代表,以及成为和大家一样的人。说不清道不明,是我却不都是我,想是什么就是什么,才是年轻人最真实也最渴望的人设。

沉浸式互动装置与剧本的合作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方式,为品牌带来全方位的立体感和体验,也为营销者带来全新的营销启示。伴随着消费升级成为新常态,以“情感交流”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成为品牌获取消费者“芳心”的利器。而沉浸式戏剧体验作为“用户体验”的极致形态,也许将会在未来成为品牌追逐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