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
昨天给阿姨过生日,她52岁,反过来就是我的年龄25岁。我给她点了蜡烛,52朝着在她,我坐在对面,看到的是我自己的年龄。按照正常寿命算,我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阿姨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二。
时间有时候慢,有时候快。慢的时候像羽毛,轻轻的飘过你身边,你看见像静止了一样;快的时候像被黑洞吸进去的铅球,你被拽着飞了起来,周围的风景都还来不及看就哧溜一下过去了。
自己的整个童年都是慢的,家里的老宅是静止的,身边永远是那群小伙伴。时间什么时候变快了呢,从大四开始申请出国开始。时间像一个鞭子永远催着我向前,永远有个长长的to do list。
匹兹堡的两年在赶due 找实习 找工作中轰轰烈烈过去了。现在转眼工作也快一年了。成功吗?可能在我成长的小城市,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平凡吗?在公司里不过是最底层的码农罢了。
旧金山的雨天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上大学做竞赛可以直接通宵,第二天一直睡到下午,起床之后照样逛街逛到10点赶着江宁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学校。直到22岁的时候身体垮过一次,之后再熬夜第二天身体就会和我抗议,最近这一年又开始经常体会到失眠的滋味了。之前在东南晚上上完自习11点就跑到热闹的东大门买半个西瓜,然后坐在篮球场边用勺子挖西瓜吃。后来晚上稍微吃多一点胃就开始抗议。从小我就是头发特别多,最近这两年居然发现自己掉发掉得厉害,原来一只手抓不过来的头发现在只能塞满半只手,发际线也开始悄悄上移。
心态也变了。记得大学刚毕业那年我去北京某IT公司面试,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群人大聊北京的房价。那时候还是8000一平,现在看真是便宜,当时内心觉得不可接受,觉得想这些事太远也太无趣;工作以后发现大家每天追逐的话题也逃不过这些。看见身边的朋友们开始订婚,结婚,甚至生子。觉得全然没有准备好,就被时间推到了这些人生的节点上。跨年的时候我在奥斯汀的airbnb里看东京女子图鉴,看到绫离婚后坐在沙发上签协议书的独白的那一部分百感交集,嚎啕大哭。那一刻我无比的沮丧和悲观,不停地漂流和奋斗,做的加法最后都要变成减法还回去。年少时对东京绚丽生活的憧憬最后都一一变成了对现实的妥协。
之前看张爱玲 成名要乘早,现在终于懂得其中滋味。
奇葩大会蒋方舟说年少成名的好处。如果你问写作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会说天赋,但是年少成名让你对自己的天赋拥有信念,能够一直坚持写下去。
人成长过程中听到的杂音太多了,有些人可能就是一拍脑袋随便一句话你也会回去纠结半天,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帮你画个蓝图,唯有出名才能给自己一些信心朝一个即使不太大众自己却有天赋的方向坚持下去。不然人可能永远都在比较,在追逐一些别人觉得重要的东西。
想想人生中最精彩的一年也算gap year,大起大落。做了人生觉得牛逼的事儿,做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做的事儿。
想想 人活着最大的目标就是经历各种情感的高峰体验。比如爱一个人,比如去一个一直梦想的地方,比如投入的看一部电影然后大哭或大笑,追求的世俗的成功也是为了不同的高峰体验。
不然,忙忙碌碌中就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