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除了《结婚证》,你还要注意这些证件
最近几年,不少毕业的学弟学妹会问毕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大多因为未步入社会,问问题常常显得很笼统,与自己切实相关的内容反而很少。因此,想写这么一篇东西,告诉在校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应该在毕业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注意了一、确保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
不少人认为《学位证》和《毕业证》应该是大学毕业生的标配,可是,还是有不少的学弟学妹在毕业之前为了这两个证件苦苦发愁,大概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挂科,二是英语不过线。对于挂科的学弟学妹,建议在最后一学期,准备找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和学校沟通,抓紧补考;对于那些英语没有过四六级的学弟学妹,先请放下你觉得不学英语专业学英语没用的论调,尽管教育部并没有明文规定过要顺利毕业就必须得通过英语四六级,但在国内基本上95%的高校都有这个硬性的成规。因此,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你应该抽出功夫好好准备学校自己的英语考试。
《学位证》和《毕业证》是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的证件。现在,造假证的机构和个人很多,这些假证件或许在一些小的企业面前还有用武之地,但在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中很容易触碰到法律的边界,被取消几年参加考试的资格。所以,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拿到真的心里踏实。
拿到你该有的二、看好你的《就业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和守宫砂的效用差不多,古时候,守宫砂是用来鉴别女孩和女人标志,《就业报到证》则是鉴别你是否初次就业的标志。这里,先来普及一下初次就业这个概念,所谓的初次就业就是在你毕业的时候,没有和任何一家单位签订就业合同。这里有个事情需要给学弟学妹们强调下:不要认为你签了单位没有去上班就是没有就业,在就业部门看来,你已经属于二次就业了。因此,请看好你的《就业报到证》,要慎重的选择把自己这初次就业的机会献给谁。
《就业报到证》和院校发给你的《就业协议书》直接挂钩,如果你毕业的时候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按照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是要派回你的生源地的,在全国就业部门来看,派会生源地的《就业报到证》是证明你还没有就业的最有力证据。现在不少学弟学妹毕业的时候总是在说自己被就业了,那么师兄给你普及一下被就业的知识:所谓被就业,也就是你找了很长时间工作后依然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那么,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等会告诉你,随便找一家单位把《就业协议书》完善了,就给你正常毕业。这是个不小的陷阱,因为《就业报到证》和《就业协议书》直接挂钩,在你被完善了《就业协议书》后,你的《就业报到证》会以以下两种面目到你手里:一种是直接派往你随便填的这个单位;一种是派往你生源地的人社部门,但在备注栏里有你找的这个单位,这两种都视为已经就业。因此,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慎重。
慎重选择三、几个概念和几点建议
上面说的几个证件很重要,学弟学妹要慎重对待。在这里,师兄再普及几个概念同时说几点建议。
1、概念一:生源地,不少学弟学妹都认为生源地是你的户籍迁出地,这里师兄要告诉你,生源地指的是你参加高考的地方。对于移民参加高考的师弟师妹,建议在学校派发相关证件的时候,如果你想派会户籍所在地,是需要提前和你的辅导员沟通沟通。
2、概念二:改派,很多地方政策规定说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内允许改派。这里,要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个改派的实质就是工作调动,也就是说从你现有的单位将手续转到另外一家单位。在不少地方的政策中,通过改派很难恢复你初次就业的身份。
几个建议:
1、在决定和一个单位签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可以到单位里面实地考察,确定单位是你理想中的单位,再签约,不要被宣讲的噱头忽悠了。争取不被“先就业再择业”的潮流观念左右。
2、要有维权意识。刚出校门的学弟学妹维权意识比较淡薄,有问题了不是忍气吞声就是大吵大闹,这两种态度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问题面前,要冷静思考,寻找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