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927]
![](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98fd32cefa88b922.jpg)
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有三个悖论:
16-18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
22-25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
25-28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书朋捡话】
阅读需要每天坚持,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1927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和战之间的两难:北宋中后期的军政与对辽夏关系》
作者:方震华
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郑智、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质、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正负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君正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郑智难题。因此,宋正负致力君正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时必须关注的议题。
书评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本书的重要方式,
一起看书评:
①
书的前半部分是极好的“知识考古学”,宋人构建了一整套有关武举、府兵与民兵的神话,说得连自己都信了。书的后半部分则大可与曾瑞龙的〈拓边西北〉对读,证明对西夏的战事,一多半全葬送在“微操大师”神宗的手里,这位仁兄拿着错误的对境图,在宫里大谈用兵“奇正之法”的死样,证明自己果然是“英勇无敌屁股中箭”的太宗血脉。这“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微操绝学”因着八百多年后常公凯申而再度发扬光大。
②
北宋是对唐代军人失控的一个不完美解决方案,军人被看做危险之源被压制,由非专业的士人和君主主导军务。 专家不在场,外行人的一厢情愿和脱离实际就会填补空白。宋初士人希冀岁币“和戎”能“以致太平”;建立武学武举,但考试和学习始终无法培养出将帅;从史书里脑补出完美的府兵制,以为兵农合一可以解决募兵战力差又耗钱的问题;道德决策,一厢情愿的以为归还四寨可以让西夏感恩大宋;在京城微操西夏前线的宋神宗。 北宋君臣各种尝试最后都归于失败,整顿后的军队战力往往只能维持一时,宋军进逼西夏后没几年就是闹剧般的靖康之变。这恐怕是体质性顽疾,王朝体质和问题是一体的、共生的,两者最后一起消逝。
③
首先这是本论文集。奉劝不要被题目所骗。因这是论文集,故有些篇章文不对题。特别中间几章里的很多内容与议题及前后文有很大割裂感。 个人感觉最精彩的是第一章和后两章,有的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与修正,有的是自己的新见,启发良多。附录里对宋代郑智史研究的思考也很不错。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书评,
仅供参考。
每本好书都有专属的追随者,
通过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经对这本书好奇、感兴趣了,
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5201-6739-0
【中图法分类号】K244.07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北宋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